人類的本能之一,就是對未知事物產生巨大的恐懼。印度目前就是,他們對殲-10C戰斗機就充滿了恐懼,甚至在5.7空戰以后一度禁止印空軍起飛戰機。
主要原因是陣風戰斗機被凌空打爆,飛行員尸骨無存。印度方面至今搞不明白,陣風是如何在距離前線一百多公里并且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被霹靂-15干掉的,這個事仔細想一下都很可怕。
印巴5.7空戰以后,全世界都掀起了討論殲-10C和霹靂-15導彈就如何擊落陣風的熱潮,軍事專家們各抒己見,其中說的最多的是A射B導,殲-10C發射霹靂-15導彈以后,由預警機的雷達鎖定陣風,再使用數據鏈引導霹靂-15擊落之。
依我看,殲-10C狂砍陣風,根本沒有這幾天網上討論的那么復雜,什么A射B導,什么03預警機通過雙向數據鏈給霹靂-15E中繼制導,這些可能都沒有。
最有可能,就是殲-10C單純的利用AESA雷達和霹靂-15的優勢,依靠預警機或地面警戒雷達指示目標,按照空軍指揮所的命令,直接狂砍了陣風。
只有一個擊墜戰果是超遠距離的,達到了一百七八十公里,其余戰果都在一百公里以內。這個范圍殲-10C和霹靂-15導彈完全可以獨自擊落敵機。
面對殲-10C的新體制AESA主動相控陣,陣風的電子戰系統明顯反應遲鈍,分不清截獲的殲-10C雷達信號,哪個是搜索掃描信號,哪個是火控跟蹤信號。
當然,預警機也功不可沒!印巴507空戰的幕后神眼,ZDK-3預警機!就在去年,還有一些媒體傳說巴基斯坦方面所謂的不喜歡中國預警機,想讓ZDK-3預警機退役的消息。這些很可能是印度方面瞎編的,或故意放的謠言。
實際上從2022年~2023年ZDK-3預警機回到中國進行了深度升級,對雷達、指控系統和數據鏈進行了改進,可能相當于一架“青春版”的空警-500,作戰能力遠超早期狀態,可以與殲-10C和梟龍戰機一起實現作戰體系的躍升。
5.7空戰也不是ZDK-03預警機單打獨斗,是整個對空作戰警戒-指揮-聯絡網的協同,預警機只是其中一環,地面警戒雷達的作用也很重要。
此外,還有一個可能是印度空軍大意了。印度版的陣風戰斗機原本是很厲害的,印度空軍曾對陣風寄予了厚望。
與髪囯原裝的陣風戰機有一些不同,當時年印度采購的時候,對陣風提出了諸多改進要求,包括升級的泰麗絲前視紅外系統,加強的RBE-2有源相控陣雷達,與印空軍融合的電子戰系統、頭盔顯示系統等等。
陣風戰斗機配備米卡和流星導彈等等,以及12個外掛點,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最大作戰半徑高達1850公里,在執行穿透打擊任務時,可以配備兩個2300升容量的保型油箱和三個5700升的副油箱,同時攜帶兩枚法制米卡空空導彈和兩枚風暴陰影巡航導彈。這一切都超過了俄制蘇-30MKK戰機。
不過,陣風的弱點也很突出,這貨的火控雷達口徑太小了,是目前全世界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機里最小的,因此在戰場上一定會“近視眼”,這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明面上,陣風的電子戰和告警系統相當完善,甚至比殲-10C還完善。擁有3個120°激光告警器,3個120°雷達告警器,2個180°紅外告警器,3個120°雷達干擾器,還有熱焰彈紅外誘餌,鋁箔條雷達誘餌,拖曳式雷達誘餌,非常完備了。
但印軍完全沒想到霹靂-15的射程能有這么遠,也沒有想到殲-10C的AESA雷達與F-22的老式AESA雷達不一樣。
為什么很多人,一說起遠程空戰就言必稱A射B導呢?因為這個詞很時髦嗎?
連蘇-35落后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發射粗笨R-37M導彈,都能擊落一百多公里外的烏克蘭戰斗機。殲-10C為啥非得A射B導呢?
殲-10C戰斗機不用A射B導,也一樣能砍陣風。殲-10C的AESA雷達的探測距離可以輕松超過200公里,采用低截獲方式的搜索+跟蹤混合模式,不需要一直向目標照射。
霹靂-15導彈采用AESA雷達,配合氮化鎵材質的TR組件,可在1秒內完成2000次波束轉向,具備同時跟蹤多個目標的能力,探測距離遠且精度高。同時,它采用抗干擾波形設計和主動電子欺騙等技術,能干擾陣風戰機的電子戰系統。再依靠雙向數據鏈修正,完成一擊必殺。
霹靂-15導彈的雷達引導頭可在距離陣風20公里處開機,采用LPI猝發模式(低可截獲概率)下,可以不觸發陣風的電子告警設備。陣風也沒法察覺霹靂-15導彈的發射,在一片懵逼之中被凌空打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