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江蘇省召開《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5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江蘇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積極構建和完善營商環境政策體系,營商環境建設成效明顯,連續五年獲評“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不見面審批”“熱線百科”“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等改革舉措受到廣泛好評。
圍繞“四個注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是培育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表示,與廣大經營主體的期盼相比,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與全球營商環境最佳實踐相比,江蘇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仍有提升空間,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為此,省發展改革委堅持問題導向,牽頭起草《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5版)》。
記者了解到,《行動方案》的制定主要圍繞四個“注重”。注重對標找差,立足全球視野,對標世界銀行先進標準,學習借鑒外省市先進做法,持續推動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創新。
注重延續銜接,深入推進政策、市場、政務、法治、人文“五個環境”建設,既對實踐證明行之有效、企業群眾滿意度高的改革舉措持續深化,也對“五個環境”中存在的堵點難點進行全面梳理,做到循序漸進、不斷突破。
注重企業感受,以經營主體感受為出發點,運用民營企業座談會、外資企業圓桌會議、12345熱線等多種方式,廣泛聽取意見建議;注重監督問效,將在工作推進中主動接受廣大經營主體、媒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并通過調研、座談等方式,及時了解工作進展和成效,通過《營商環境白皮書》等渠道,向大家展示工作成果。
“民營經濟是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們的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吸納就業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林康表示,《行動方案》共六個方面、35項重點任務、85個行動點,在對標改革、要素服務、政策保障、政務服務、難點治理等方面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江蘇將深入落實《行動方案》的具體要求,持續放大營商環境的新優勢,有力為民營企業營造平等對待、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
江蘇96個外資項目列入全國重點外資項目清單
作為開放大省,江蘇優良的營商環境,吸引了一大批外貿企業深耕江蘇。外資企業的投資,不僅為江蘇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資金、創造了就業崗位,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集團的經驗,有效地連接了國際市場。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孫津表示,省商務廳作為外資工作的牽頭部門,將進一步落實好《行動方案》,繼續關注外資企業的訴求,聚焦重點、突出特點、解決難點,不斷提升對外資企業的服務保障,將圍繞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聚焦外資企業的關切,完善支持外資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省商務廳將密切結合江蘇實際,針對江蘇外資企業的訴求,加強政策的研究和儲備,適時推出更符合企業需求的相關政策,為外資企業在江蘇發展創造更加優良的政策環境。
二是強化要素保障,推動外資項目落地。江蘇將繼續發揮重點外資項目招商的作用,動態梳理江蘇省內重大在談在建的項目,實施清單化管理,全流程跟蹤;強化項目儲備,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推薦符合條件的外資項目列入全國重點外資項目清單。目前,江蘇有96個外資項目已列入全國重點外資項目清單,其中有13個是全國制造業領域的標志性外資項目。此外,江蘇也將通過優化服務流程,加強部門聯動協調,全力推動外資項目早落地早投產。
三是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及時回應企業訴求。根據國家部署,江蘇省已經建立了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今年以來,已先后和上海美國商會、法國工商會共同聯合舉辦了針對美資和法資的企業圓桌會,及時有效地回答了企業所提出的問題。接下來,省商務廳將常態化處理企業意見,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和經營中的個性化問題。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楊曉冬 劉赟 文/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