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雅縣融媒體中心 王水江 佐合熱古麗)在沙雅縣古勒巴格鎮先鋒村,民間藝人王永峰既是豫劇文化的傳播者,更是民族團結的“連心橋”。六年來,這位河南籍藝人以戲服為甲、以唱腔為媒,在傳授戲曲技藝的同時,與各族群眾結下深厚情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邊疆綻放出燦爛的團結之花。
5月15日,海樓鎮民宿巴扎文藝活動現場熱鬧非凡,王永峰正以一段《花木蘭》選段點燃全場,為村民們獻上了一場精彩的戲曲表演。華麗的戲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唱腔時而高亢如戈壁長風,時而婉轉似塔河細浪,引得臺下的觀眾們掌聲雷動。
在海樓鎮的活動上表演戲曲的王永峰。 佐合熱古麗 攝
沙雅縣海樓鎮羌尕鐵熱克村村民古麗皮耶姆·艾合買提說:“在很多文體活動上,都能看到他的演出,他的表演很有感染力,很喜歡看。”
沙雅縣古勒巴格鎮民間藝人王永峰說:“跟同事一起給各族群眾表演戲曲,看到各個民族的觀眾為我們鼓掌,以及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的內心特別開心、特別滿足。”
王永峰,一位來自河南的豫劇文化愛好者,對豫劇有著深厚的感情和獨到的理解。在日常的工作中,他時常看到身邊的同事們對戲曲充滿熱愛,但由于缺乏專業的指導和訓練,往往難以深入學習和掌握。于是,王永峰便主動承擔起教授的任務,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為同事們提供免費的戲曲培訓課程。在王永峰的悉心指導下,許多同事的戲曲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沙雅鎮民間藝人麗薩罕·喀斯木就是其中一位。
正在跟王永峰學習豫劇的戲曲愛好者們。佐合熱古麗 攝
沙雅縣沙雅鎮民間藝人麗薩罕·喀斯木說:“我很喜歡豫劇,在學習豫劇,唱豫劇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難,王勇峰大哥很熱心,在唱腔技巧、節奏、吐字發音以及表演動作這些,都給了我很多幫助,我現在可以唱出很多戲曲,我很開心,也特別感謝他。”
王永峰不僅在戲曲舞臺上用精湛的表演綻放光彩,還在生活實踐中以真摯的情誼澆灌民族團結之花。2022年,他與本村的村民艾買爾·吾斯曼一家結為“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親戚,從此這個充滿溫情的家庭成了他在沙雅的另一個家。春耕時節,總能看到王永峰忙碌的身影,不僅幫助艾買爾·吾斯曼家購置優質種子和化肥,還親自開著拖拉機幫忙播種;每當農忙之際,他更會細心備齊米面糧油等生活物資送到家中,讓他能安心投入農業生產……這些點點滴滴的暖心舉動,生動詮釋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深厚情誼。
沙雅縣古勒巴格鎮民間藝人王永峰的干女兒孜外熱姆·艾買爾說:“干爹人特別好,經常幫助我們。他們總是惦記著我們家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農忙時節,我們常常忙得顧不上買生活必需品,干爹及時給我們送上米面糧油,讓我們沒有了后顧之憂。”
王永峰不僅與艾買爾一家結下了深厚感情,更將這份溫暖傳遞給了更多鄰里鄉親。每當農忙時節來臨,他總會主動走進田間地頭,幫助村民們解決農業生產中的難題。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莊稼把式”,王永峰尤其擅長小麥和棉花的田間管理。他會耐心指導鄉親們如何科學施肥、防治病蟲害,甚至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修剪果樹、提高產量。在他的幫助下,許多村民的種植技術得到了提升,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
王永峰和干女兒孜外熱姆的父親正討論著冬小麥的長勢情況。佐合熱古麗 攝
沙雅縣古勒巴格鎮民間藝人王永峰干女兒孜外熱姆·艾買爾說:“在農忙的時候,干爹也常過來幫忙。他是個種田的老把式,對小麥和棉花的田間管理特別有經驗。他會耐心地教我們(和鄰居)怎么更好地管理,提高產量。”
這份互助的情誼,正是源于王永峰初到沙雅時鄉親們對他的無私幫助。當年自己缺乏農具時,是鄰居們主動伸出援手,如今,他不僅用技術回饋大家,還常常帶著米面糧油等生活用品看望村里的老人和困難家庭。在他看來,這樣的互幫互助不僅讓鄰里關系更加和睦,更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沙雅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王永峰和他愛人看望干女兒孜外熱姆·艾買爾一家。佐合熱古麗 攝
沙雅縣古勒巴格鎮民間藝人王永峰說“我剛來沙雅的時候也遇到很多困難,好多農用工具我都沒有,我的鄰居都會熱心提供給我,我現在也經常帶些吃的用的,來看望他們,以后我們相處的會更好,也會更進一步的促進民族團結。”
2019年那個改變人生的電話至今讓王永峰記憶猶新。當時在廣州務工的王永峰,雖然工作枯燥繁忙,但心中始終保持著對戲曲藝術的無限熱愛。工作之余,他常常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布自己的戲曲作品,與廣大戲曲愛好者分享和交流,機緣巧合之下,王永峰的戲曲作品被沙雅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的魏祖慧看到。魏祖慧老師對王永峰的戲曲才華贊賞有加,當聽到沙雅的孩子們需要傳統文化滋養這句話,他當即買了趕赴沙雅的車票。
沙雅縣古勒巴格鎮民間藝人王永峰說:“當時,魏祖慧老師與我聯系,并誠邀我到沙雅縣,傳授當地熱愛戲曲,特別是豫劇的青少年學子以及各族群眾,將這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播下去,同時我也希望為沙雅縣的戲曲事業貢獻力量。”
王永峰不僅以其精湛的戲曲技藝帶來了專業的戲曲資源,更在沙雅縣第七中學(沙雅縣實驗中學)點亮了傳統文化傳承之路。作為學校特聘的戲曲老師,他將豫劇等傳統戲曲藝術轉化為青少年喜聞樂見的課堂內容,從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到臉譜服飾的文化內涵,再到經典劇目的歷史背景,他總能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方式娓娓道來。在他的悉心指導下,許多像迪麗胡瑪爾·阿合尼亞孜這樣的學生,從對戲曲一無所知到漸漸愛上這門傳統藝術,更通過戲曲藝術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沙雅縣第七中學(沙雅縣實驗學校)七年級學生迪麗胡瑪爾·阿合尼亞孜說:“王老師課特別有趣,特別生動,我跟同學們都很喜歡、很認真地聽戲曲課,學習到很多戲曲知識和背后的故事,我會跟著王老師繼續好好學習,將這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自2019年扎根沙雅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熱土以來,王永峰以戲曲藝術為媒介,在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與民族團結事業中做出了積極貢獻。他不僅系統傳授戲曲技藝,更創造性地將傳統戲曲與維吾爾族舞蹈和音樂有機融合,既保留了傳統戲曲的精髓,又賦予了民族文化新的表現形式,培養更多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新苗。如今,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主動參與到戲曲學習中,共同譜寫著民族團結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