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6日訊5月16日,省衛生健康委召開第11場“魯醫健康說”健康知識發布會,本次發布的主題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25年5月19日是第15個“世界家庭醫生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簽約有感,健康可及”,圍繞年度重點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三個副主題,分別是:科學控體重,健康有“醫”靠;一老一小同關愛,家醫護航暖萬家;家醫與您攜手,共筑心理韌性。本次發布會主要介紹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有關內容,并請家庭醫生科普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知識,引導全社會主動關注個人健康,提升健康水平。
濟南市歷下區文化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中魯醫院)副教授周唯在發布會上介紹,進入夏季,天氣炎熱,多雨潮濕,中醫對于這個季節養生原則就是解暑濕、生津液、護陽氣、健脾胃。
夏季養生應當注意哪些呢?一是不要過度貪涼飲冷。天氣炎熱,大家容易煩熱口渴,過量冷飲會致脾陽受損,冷飲攝入需遵循“午時適量”原則,最佳飲用時段為11~13時,此時人體陽氣最盛,可中和冷飲寒性,若出現舌邊齒痕、大便溏稀等脾陽受損征兆,可含服薄切醋泡生姜補救。如果想要補充津液,我們可以在家中自制既解暑又養生的“中醫飲品”,比如酸梅湯,用烏梅、山楂、甘草和冰糖熬制而成,有生津止渴、促進消化的功效。再比如綠豆湯,有清熱解暑、利尿解毒的功效,若加入山楂和冰糖,既消暑又開胃。這些時令養生飲既契合夏季氣候特點,又能助我們健康舒適地度過炎夏。
二是起居應順應自然天時。夏季養生重在“養心”,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方能安然度夏。中醫講究“夏季晚睡早起”,但最遲不超過23點。中午小憩30分鐘可助心經休養。運動宜選清晨或傍晚,以太極拳、八段錦等柔和方式為主,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為宜,切忌大汗傷陽。運動后勿立即沖涼以防寒邪內侵,同時保持心境平和,達到“動中求靜”的養生效果。
三是寒溫有度方為養生。盛夏時節合理使用空調至關重要,從高溫室外進入空調房時,建議先在門廳走廊過渡2~3分鐘讓身體適應溫差變化,尤其是心血管脆弱人群,要避免突然的冷熱刺激導致血管痙攣。家中空調溫度宜維持在26-28℃之間,與室外溫差不超過5℃。久居空調環境時,可佩戴絲巾保護大椎穴,穿襪保暖三陰交穴位,每3小時到常溫環境活動15分鐘,促進氣血循環。記住“三暖一流通”原則:暖頸、暖腹、暖足,保持空氣流通,就能有效預防空調病的發生。
目前大家對中醫減肥比較感興趣,穴位埋線療法因其獨特效果備受關注。這種療法是在傳統針灸基礎上發展而來,通過在特定穴位埋入可吸收的醫用蛋白線,形成對穴位的長效刺激,從而達到調節內分泌、促進新陳代謝的減肥效果。埋線減肥具有多重優勢:蛋白線在體內緩慢吸收的過程中會產生持續的穴位刺激,這種溫和而持久的刺激從中醫理論來講,能健脾益氣、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理臟腑功能,有效化解痰濕;從西醫機制分析,可抑制食欲中樞興奮性,調節脂肪代謝促進分解,改善內分泌和新陳代謝,在減重的同時還能輔助降血糖、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與傳統針灸需要每日治療不同,埋線一次治療可以維持2-4周的效果,在專業醫師操作下幾乎無副作用,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
特別提醒的是,埋線減肥并非單純的減重手段,而是整體體質調理的一部分。治療期間應科學搭配飲食,增加蔬果和優質蛋白的攝入,控制高熱量食物,避免極端飲食,并配合適量運動。孕婦、哺乳期女性,以及患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血液病和特殊體質者不宜采用此法。
閃電新聞記者 王家才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