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臺州宣言》的落地,不僅推動了吉利汽車內部的“大整合”,更攪動了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并且極有可能要改寫全球汽車產業的格局。
看看吉利最近半年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改變,從品牌整合到上市公司私有化,從人事調整到研發體系的全面打通,這一系列的變革調整動作之大顯然超越了外界的預期——坐鎮背后的李書福積極運籌帷幄,毋庸置疑是在為全球汽車產業新變局未雨綢繆。
2024年9月20日,在臺州國際汽車工業博覽會“書福公開課”現場,吉利控股集團正式發布《臺州宣言》,宣布企業進入戰略轉型全新階段。沒有人預料到,吉利將迎來一場暴風驟雨式變革,而且波及之大影響之深,遠超外界想象。
吉利為何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大范圍深層次地推動企業的內部整合?尤其是當下吉利的“大整合”,是不是用力過猛?在提升企業的經營質量上,如此整合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否能如預期的那樣得到有效量化?
在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車(000175.HK)最近召開了一季度財報會議,公司高層現身并回應了外界的諸多疑問。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吉利整合如此“大動干戈”的背景和考量。但對于外界而言,要厘清李書福的“整合邏輯”,顯然還需要有更多旁觀者視角。
提問01:一個《臺州宣言》,為何能掀起如此驚濤駭浪?
壹哥:很顯然,外界低估了吉利推動內部大整合的決心,和李書福“聚集”戰略的定力。
臺州是李書福“造車”的起點。根據官方對外發布的信息:在對外發布《臺州宣言》前幾周,李書福曾親率吉利控股集團全體管理層來到吉利第一座工廠臺州臨海基地學習交流,期間共創了《臺州宣言》。
“該宣言是吉利控股集團面對全球經濟新形勢和行業競爭新格局,進行戰略審視后達成的發展共識。”
從《臺州宣言》發布至今不到8個月時間,吉利推動了一系列整合動作,從品牌合并到高層人事的調整,深刻踐行了李書福在“宣言”里提出的“戰略聚集、戰略整合和戰略協同”。
包括最近官宣極氪科技從美股私有化,吉利高層人事大換防,還有前期的領克與極氪合并,都是在持續踐行和落地李書福的《臺州宣言》。
《臺州宣言》的提出,說明從李書福開始,徹底終結了吉利在全球乃至中國市場的“擴張”戰略。從海外并購到派生多品牌,從站穩燃油賽道到全面布局新能源賽道,從整車制造到核心零部件領域的投資,吉利可以說在過去25年里一直在“擴張”的賽道上加速奔跑。
最后一次擴張沖動是極氪獨立征戰高端新能源并謀求美股上市。
《臺州宣言》的提出,讓吉利的視角開始從外轉內,李書福提出的“戰略聚集、戰略整合和戰略協同”由此更具現實意義考量:一方面是中國市場存量競爭日趨白熱化,競爭對手加快在新賽道拼搶讓吉利倍感壓力;另一方面,全球地緣政治風波再起,吉利謀求“全球化一盤棋”發展愿景也遭遇現實挑戰。
提問02:極氪與領克合并符合外界預期,極氪私有化再回歸“一個吉利”有何深意?
壹哥:極氪和領克原來就是一個體系派生出去的,在技術架構上可謂“同出一門”,可以說天生具備整合協同效應。當時讓極氪以獨立高端新能源的姿態向上發展,符合高端新能源品牌的發展趨勢和戰略需要,但面臨的現實壓力和挑戰同樣不容小覷。
比如高端新能源僅僅依靠純電產品其實是很難盈利的,在這個細分賽道除了早年起步的特斯拉,外界很少看到只依靠純電產品就能盈利的“其他成功樣本”。
比亞迪和理想等突出重圍新能源企業,本質上都依托雙賽道布局(純電+插混/增程)才能實現盈利,極氪如果要單獨依靠高端純電路線盈利,可能還需要等2-3年時間,尤其是等極氪電混產品開始走量。
在此期間,極氪不得不面臨持續虧損的難題。加上美股上市后,極氪在資本市場并沒有收獲預期中的“溢出效應”,現階段持續虧損可能持續拉低美股股價,加上美國對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強化監管,導致美股上市的極氪科技從業績到經營都不得不承壓。
而要實現與母公司吉利汽車的協同效應,最大化減少內部的關聯交易,極氪科技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美股退市,先通過私有化退市,然后將業務合并進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車,后者也因為一個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的“入局”,變得更有想象力,更有利于在資本市場“講好新能源故事”。
極氪與領克合并,并入吉利汽車的信號釋放后,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車股價持續拉升,就充分證明:資本市場很看好李書福這波“反向操作”。
提問03:吉利內部“大整合”,對中國汽車產業帶來哪些影響?
壹哥:作為中國品牌汽車里的龍頭企業,吉利如此干戈“大整合”,帶來的影響絕非孤立的而是牽一發動全身,有望改寫的正是現有的市場競爭格局。
依托更早的轉型和賽道切換,加上垂直整合供應鏈帶來的成本效應,比亞迪已經在智能新能源賽道率先突圍成功,通過插電混動“電比油低”的競爭策略,不僅大肆搶奪了合資品牌A級車市場,而且將不少本土品牌玩家逼到了墻角。
吉利、長城、奇瑞和長安這樣的本土汽車企業,在過去2-3年里都在抗壓前行,當然在此期間最大的競爭壓力來自比亞迪。不過,很快,競爭的雙重壓力將來自“比亞迪+吉利(甚至+奇瑞)”,吉利通過內部整合和產業鏈的重構(在新能源產業鏈上也基本是垂直整合),已經讓銀河系產品有趕超比亞迪的態勢。
在競爭最慘烈的A0級市場,合資品牌幾乎全部被擠出局,吉利星愿已經單月銷量上趕超比亞迪海鷗。銀河E5、銀河L6和星耀8等產品也跟比亞迪多款王牌產品“捉對廝殺”,終端市場一城一池的拼搶可謂相當白熱化。吉利銀河的競爭策略是“陽某”——用競爭對手幾乎同樣的價格提供比對手更好更強大的產品。
毋庸置疑的是,這樣的戰火,吉利銀河將從10萬元以上逐漸綿延到10萬元-20萬元的幾乎所有細分市場。至于15-20萬元以上的細分市場,則交給“領克+極氪”這兩個品牌來“卷”。
所以,通過內部整合取得“將本”的協同效應后,吉利很快將在市場終端打出一系列組合拳,以實現2027年吉利控股集團“整車銷售500萬兩”的中期目標。
在存量市場競爭中謀求企業發展的“增量”,對于吉利而言意味著:逆水行舟中必須奮楫爭先。所以,對于合資品牌和中國本土品牌而言,更大的挑戰還在于2026-2027年。
如果到2027年比亞迪和吉利雙雙殺入500萬輛俱樂部,對于同樣角逐中國市場的跨國車企和其他本土玩家而言,都不會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