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懋,遼寧省沈陽市人,山東大學肄業。1935年參加“一二九”愛國運動”,193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0月參加八路軍。
因廷懋有文化,組織能力強,成為我黨重點培養對象,并接連得到破格提拔重用。
抗日戰爭,先后任八路軍旅政治部民運干事,營副教導員、教導員,旅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團政委,成為團級干部。
解放戰爭,先后任獨立第7團政委,東北民主聯軍總后勤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內蒙古人民解放軍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兼組織部部長,成為解放軍正師級干部。
全國解放初期,歷任內蒙古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蒙綏軍區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銜,廷懋被授予少將軍銜。
廷懋少將
新中國成立后,廷懋任內蒙古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二書記、軍區第二政委等職。
從廷懋將軍公開資料看,廷懋也是一位為數不多的八路軍出身的55開國將軍。也許因為廷懋將軍低調,他的事跡和名氣,許多人比較陌生。
廷·巴特爾與當地牧民一起探討生態草原
廷懋將軍有個兒子,叫廷·巴特爾,1974年,年僅19歲的廷·巴特爾下鄉到了偏遠的內蒙古阿巴嘎紅格爾牧區。他48年沒有離開牧區,與當地普通蒙古族牧民女子結婚,成為一個真正的牧民。
廷·巴特爾在牧區勞動照
一個將軍的兒子,是什么原因讓他一輩子扎根牧區,甘愿當一名牧民?讓我們聽聽樸實的廷·巴特爾真情告白“我19歲來到了牧區,看到牧民生活得很艱難,條件很差。當時沒有公路,也沒有電,也沒有通信。我有一次探親回來,帶了一臺收音機,在休息的空余時間,全嘎查的牧民都去我那里聽收音機、聽故事。當時我就想,我應該扎根在草原,同草原的牧民群眾一道建設我們美麗的草原,保護草原生態,讓牧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廷·巴特爾扎根牧區,帶領牧民致富的想法,得到廷懋將軍的支持。廷·巴特爾,由“將軍之子”成為“草原之子”。
廷懋將軍夫婦到草原看望廷·巴特爾夫婦
廷·巴特爾就是憑著“讓牧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在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村),擔任了四十多年的嘎查書記(村書記)和嘎查長(村長)。多年來,他探索出保護生態、發展經濟、促進增收新路子,如今的薩如拉圖雅嘎查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村,牧民年人均純收入從40年前的40元增加到現在的2萬元,當地牧民生產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