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6日訊 白鹽似雪,豐收如畫。五月,是原鹽生產的黃金季。近日,濰坊濱海區各大鹽場“頭耙鹽”進入采收季節。
在山東海化集團羊口鹽場,鹽池里,車輪滾滾,馬達轟鳴,一輛輛載滿原鹽的運鹽車來回穿梭,機械滾輪翻涌起層層鹽浪,晶瑩的鹽粒如碎玉飛濺,一座座晶瑩潔白的“銀山”漸漸高聳,處處都是原鹽豐收的繁忙景象。
“目前,羊口鹽場現有作池面積9.5萬公畝,池內存鹽39.2萬噸,越冬池鹽層厚度達到了8厘米左右,預計頭耙鹽可收撈原鹽58萬噸,從撈鹽情況來看,原鹽顆粒方正、粒度規則,氯化鈉指標、粒度、白度均實現不同程度的提升。”羊口鹽場制鹽四場場長徐云貴說。
今年以來,羊口鹽場緊抓“生產黃金期”,因地制宜、因班施策,以制鹵工作為重點,做到保鹵、出鹵、塑苫收放的“三統一和三及時”,嚴格執行換鹵、除混、活碴標準,嚴禁老鹵回頭,提高蒸發量利用效率,促進結晶池鹽碴快速生長。
春產是原鹽生產的主戰場,由于春鹽結晶時間長結晶速率慢,所以春鹽的質量和產量一般都要比秋鹽高,抓好春季原鹽生產就抓住了全年生產的主動權。“與秋產鹽相比,春產鹽顆粒較大、結晶方正,感官質量好?!毙煸瀑F告訴記者,“目前正處于‘頭耙鹽’收撈關鍵期,我們的員工從早上6點準時開撈,到晚上6點才收工,加班加點推進收撈進程,以免耽誤下一茬原鹽的生長?!鳖^耙鹽收撈預計于5月底可全部完成。
濰坊濱海區每年原鹽產量在400萬噸左右。為了進一步提升鹽產業的競爭力,濰坊濱海區通過延長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海水及地下鹵水等資源綜合利用率等舉措,不斷推動原鹽及鹽化工等相關產業提檔升級,并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條和配套服務體系。
目前,濰坊濱海區的鹵水綜合利用產業已經從簡單的鹵水制鹽、提溴發展到高端的溴素深加工、醫藥中間體、氯精細化工、原鹽深加工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產品附加值大大提高,實現了從“吃資源飯”到擁有高端產業鏈,從“搶市場”到擁有市場定價權的轉化,為濰坊濱海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閃電新聞記者 李濤 濰坊濱海融媒 袁明國 濰坊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