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銀河系、航向火星、星海書航……這些上海天文館一票難求的熱門體驗項目,如今在市區(qū)就能體驗到。今天,上海天文館聯(lián)合徐家匯書院、上海市計算機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行走的天文館@徐家匯書院——星海書航XR沉浸式體驗項目”發(fā)布儀式在徐家匯書院舉行,同時宣布固定的“行走的天文館”將落戶徐家匯書院。也就是說,以后在市中心就能源源不斷體驗到上海天文館的優(yōu)質科普資源。
據(jù)上海科技館副館長劉健介紹,“行走的天文館”是以元宇宙技術重塑上海天文館的數(shù)字化項目,通過虛擬復刻數(shù)百件展品,結合AI講解與虛實場景交互,打造沉浸式宇宙探索體驗。“行走的天文館”已將上海天文館的熱門項目飛躍銀河系、航向火星等“搬”到了VR眼鏡中,游客可自由穿梭黑洞、星云等超現(xiàn)實空間、
本次發(fā)布的“星海書航”大空間版則是“行走的天文館”在文旅元宇宙領域的又一探索,在沉浸度方面又有升級。項目根據(jù)徐家匯書院的場地條件進行專門定制,觀眾將化身探險者,在講解員“曉天”與外星伙伴“科飛”的引導下,開啟從神話秘境到天體科學的奇幻旅程。星座石柱隨探索者駐足亮起古老星圖,月球表面隨視角變換展開地質史詩,星際碎片隨軌跡凝聚成宇宙信物,雙向傳送門由探索者開啟未來探索的雙重結局……
發(fā)布會現(xiàn)場還展出了國內最早二重證據(jù)法認證隕石——南丹隕石,它來自明代《慶遠府志》記載的1516年廣西南丹隕石雨,與1958年發(fā)現(xiàn)的鐵鎳合金隕石形成跨越時空的互證。本次展出的隕石標本含92.35%鐵鎳合金及稀有礦物如隕硫鐵、磷鐵鎳隕石,表面保留氣印和熔蝕痕跡,不僅為研究宇宙射線提供關鍵樣本。“這塊降落在南丹、名為南丹的隕石在”徐家匯書院和上海天文臺所在的南丹路上展出,是科技與宇宙的跨時空對話。”劉健說。
南丹隕石。沈湫莎攝
“行走的天文館”系列自2024年10月發(fā)布以來,已榮獲“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優(yōu)秀產品獎”“2024年度上海市博物館卓越教育項目”“2025年度中國上海VR/AR產業(yè)博覽會-最佳教育解決方案”等多項殊榮,并成功推廣至學校、社區(qū)及全國科技場館。劉健透露,“行走的天文館”還將“行走”到更多場所,上海天文館熱門體驗項目無需拼手速,還能實現(xiàn)“多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