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6日訊(編輯 李響)近日,商業銀行在科創金融升級方面再迎關鍵抓手。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陸續宣布出資設立銀行系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總計金額達到250億元。
分析人士指出,銀行系AIC大擴充,對于培育投行基因,發揮“投貸聯動”具有積極意義。不過國有資本出資、考核、容錯和退出機制應結合整個股權投資基金的生命周期來看,目前已經有不少省市發布政策,適度放開了對項目資產的安全性要求,預計往后股權投資機構發債融資的積極性會明顯提高,對于激發科技創新動力和市場活力,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發揮重要作用。
在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情況下,國資LP作為市場資金的主要構成現象仍較為突出,發展科技金融需要充分發揮銀行、保險資金業務的推進作用。
2024年9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范圍的通知》和《關于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范圍的通知》,將試點城市從上海擴大至北京、天津、重慶等18個城市,將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表內資金進行股權投資的金額占公司上季度末總資產的比例由原來的4%提高到10%,投資單只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金額占該基金發行規模的比例由原來的20%提高到30%。
近日,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陸續宣布出資100億、150億、100億設立銀行系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將原本五大國有銀行AIC的主體擴大至股份行,銀行參與股權投資的勢頭明顯回暖。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介紹,AIC股權投資試點加力擴圍,目前簽約的意向金額突破3800億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二級市場和IPO的回暖,這次股份行加入AIC給股權投資市場添了一把火,資金池子會變得更大,還能通過差異化定位激活市場,股份行本身機制更靈活,也更關注中小企業和科技型企業,能帶動更多社會資本一起長期投資,緩解募資難的問題。
不過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在開展股權投資時,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對科技創新企業未來發展前景趨勢精準研判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表示,從面臨的挑戰來看,首先是專業投資能力不足,股權投資和銀行傳統的債權業務有很大區別,需要對行業趨勢、企業價值評估、投后管理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專業能力,目前AIC團隊成員多來自銀行體系,在股權投資經驗和專業技能上存在短板;其次,風險偏好和考核機制問題。銀行傳統的風險偏好較為保守,AIC雖然獨立運作,但仍會受到母行的影響。現有考核機制往往更注重短期業績和風險控制,與股權投資的長周期、高風險高回報特點不匹配,不利于鼓勵AIC進行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投資。
"銀行傳統的信貸業務與科創需求的結構性錯配問題仍是市場進一步發展的一道關卡”,某國有銀行人士表示,目前部分商業銀行和試點城市開展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將貸款占并購交易價款比例提高到80%,貸款期限延長到10年,但整體規模仍較為有限。與此同時,對國有資本出資、考核、容錯和退出機制應結合整個基金生命周期來看,目前債券直融渠道期限相對仍偏短,在風險防控這塊面臨較大壓力,不妨可考慮通過設立投資子公司來實現。
但可以看到銀行系AIC擴容也意味著競爭加劇,資源將向優勢機構進一步集中,銀行仍需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投研能力,豐富投資決策機制以及內控管理體系,推動AIC行業風險管理和投后管理能力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