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總務省實施網絡謠言調查
上世紀被說成是信息大爆炸的世紀。這個世紀被說成是謠言大爆炸的世紀。
鋪天蓋地的各種網絡信息,是真是假,是信還是不信,確實難以把握。
這種狀態(tài),日本人更為突出。因為信以為真是他們的不得不為正直的一個存在與感知。
為此,日本總務省在5月13日公布了一個網絡信息信與不信的調查。結果表明,在實際存在的15種虛假信息中,有近50%的受訪者表示看過或聽過其中的一種內容并誤以為是“真”。也就是說信以為真是他們不動搖的為人處世的底線。當然,被詐騙電話詐騙得最慘最深重的也是日本人。詐騙電話之所以最早在日本流行,就是因為連騙子都明白,日本人最好騙。
設問就“眾多沙丁魚和鯨魚被沖上岸是地震的前兆或影響”等虛假信息實施了調查。此外還獲悉,接觸到這些信息的四個人中有一個會告訴家人朋友,或者發(fā)布在社交平臺上,使虛假信息擴散開來。
而關于傳播虛假信息的理由,位列第一的是“內容令人震驚”,占到27.1%。此外,“覺得有趣”、“覺得對別人有用”等回答也超過了20%。
日本人以前總是相信電視上說的就是真的?,F在又相信社交平臺上說的就是真的。這種缺乏判斷力的隨風倒,其實不僅僅是日本人。這里就涉及到一個問題:謠言為什么會傳播?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謠言的傳播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和波斯特曼早在1952年就合著了《謠言心理學》。他們的“謠言定律”指出,謠言的傳播量(Rumor)≒重要性(Importance)X模糊性(Ambiguity)。這一定律表明,謠言的傳播方式是重要性X含糊性。越重要,傳播得越廣,但越模糊、越可疑,傳播得更廣更快”。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也發(fā)現,在Twitter上,虛假信息比正確信息傳播得更快。
所以,不信謠不傳謠,說說容易,但真正做到并非易事。因為這與人的心理定勢有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