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融入京雄人才科創走廊建設 構建青年創新創業生態
豐臺打造北京10號線“青創村”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 (記者鮑聰穎)5月15日,“遇見豐臺·眾匯京彩”——北京10號線“青創村”創新發布在玉泉營街道紀家廟雙創產業園舉辦,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豐臺區積極打造北京-雄安人才科創走廊先行示范區,加快京津冀人才協同發展,通過政策支持、政務服務、資金扶持、場景賦能、人才保障等多方面措施,打造站城融合創新生態圈,推動創新創業與城市更新有機融合,書寫“城市與青年共成長”的嶄新篇章。
提供超20萬平方米高品質產業空間
從地鐵10號線紀家廟站D口出來,向西而行,仿佛步入一個奇幻小鎮,沿途是老舊廠房變身的紀家廟雙創產業園、花鄉青旅科創園、10號線創意公園三大“青創”園區。在豐臺,一個以地鐵“黃金環線”10號線為紐帶的青年創新創業生態圈正在玉泉營地區強勢崛起。
紀家廟雙創產業園功能配套體系涵蓋辦公、生活、文化、交通、產業孵化等多個維度,為企業提供精準、專業的服務。
作為京雄協同發展的重要節點,北京10號線“青創村”在紀家廟村落地成長,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社群生態。作為北京“最繁忙”的地鐵線路之一,10號線鏈接草橋站的R1線與雄安新區實現軌道交通直聯,形成產業協同廊道;同時又串聯起中關村、麗澤和國貿,助力京雄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與深度融合,為京雄兩地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服務支撐。
10號線創意公園總經理陳杰發布園區創新創業環境、為企服務生態等優質條件。
“青創村”的發展優勢還體現在得天獨厚的人才資源上。周邊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高校資源,構成天然的“人才蓄水池”。為充分挖掘人才潛力,更好地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玉泉營街道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吸引各類企業落戶。通過“服務管家+服務包”機制,走訪企業超1600家,借助“村AI+”科技賽事等創新模式,推動3個優質項目落地,為區域注入AI新動能。
“結合街道自身空間資源、場景需求和產業生態,我們因地制宜建設站城融合創新生態圈,精準對接科技、資金、文化等資源要素,推動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玉泉營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趙越表示。
在政策的支撐下,玉泉營街道以北京10號線“青創村”蓬勃發展為動力,不斷推動轄區招商引資,優質企業紛紛落戶街道。今年前4個月,街道凈增企業1692戶,留區稅收同比增長24.3%。
“一村多園”開放鏈接協同共生
順著白色的老式磚房,走過鋪滿“紫藤花”的房子,就來到了瓦特曼所在的紀家廟雙創產業園,園區由上世紀80年代舊廠房改造而成,功能配套體系涵蓋辦公、生活、文化、交通、產業孵化等多個維度,園內成立“新動豐臺”賦能中心,為企業提供精準、專業的服務,以“工業遺存+現代LOFT”為特色,吸引企業入駐超100家,其中瞪羚企業1家,國高新企業12家,專精特新企業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
園區企業瓦特曼是一家以“AI+機器人”應用賦能國家基礎工業產業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首席財務官崔靜現場展示“鋼包熱修無人化機器人集群”的應用情況,簡單來說,就是機器替代人進行作業,消除傳統冶金安全隱患。這是瓦特曼研發的國際首創產品,已經在國內頭部鋼鐵企業落地。
花鄉青旅科創園依托谷倉智能硬件孵化器行業領先優勢,構建覆蓋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一村多園”以點帶線、以線連面,形成了全域創新的良好生態系統。比如,紀家廟雙創產業園以“全要素孵化+全周期培育”為核心運營理念,專注扶持初創及成長型企業;10號線創意公園聚焦成熟期企業定制化需求,打造專業化產業承載平臺;花鄉青旅科創園依托谷倉智能硬件孵化器行業領先優勢,構建覆蓋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形成梯度互補、錯位發展的產業服務矩陣。
據了解,豐臺區突出產城融合生態圈建設,鼓勵街鎮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產業、居住、生活、公共服務等街區組團,與重點功能區實現功能互補、分工協作、錯位發展,謀劃布局天壇智能醫工產業園、石榴中心文化創意產業園等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產業園區、創業社區,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