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東大樓最頂層的辦公室里,劉強東的桌子上放著兩個模型:一個是小時候住的破漁船,一個是馬上建好的東莞京東員工公寓。這兩個模型隔了四十年,卻藏著解決打工租房難題的答案。
一、住過漁船的老總:三把鑰匙改變人生
1983年,在宿遷的漁船上,10歲的劉強東點著煤油燈寫作業,船縫里漏進來的水總是弄濕他的本子。三十年后,他在京東報告上劃出一條紅線:“員工辭職最大原因:房租太貴。”
這件事讓他想起過去:1998年在中關村創業時,他和員工擠在8人間的上下鋪,床底下塞滿賣光盤的紙箱。2003年非典來了,他把自家房子讓給員工住,妻子在廚房地板上睡了半個月。
改變發生在2012年。一個下雨的晚上,他發現快遞員老陳在集裝箱里布置婚房,鐵皮墻上的水珠正滴在結婚照上。“東哥,這里月租600塊,比地下室便宜。”老陳的笑讓他一夜沒睡著。
二、260億的較量:賺錢和良心的選擇
2017年京東開會討論建員工宿舍,50億的計劃被股東們反對。“互聯網公司不該干這個!”劉強東甩出一組數字:北京快遞員每天路上花4小時,等于每年多干150天活。
事情在2019年有了變化。根據2019 年《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國家允許企業改造舊廠房蓋宿舍,京東立刻把北京舊倉庫改成有暖氣的公寓。95后分貨員王磊搬進去那天,把鬧鐘從凌晨4點改到6點:"結婚前能給女朋友買個梳妝臺了。"
2023年數據顯示:京東快遞員辭職率從28%降到7%,83%的人住上了公司房。東莞公寓最特別的是每層都有"探親房",老家孩子每年能來住30天。打掃衛生的張阿姨擦著眼淚說:"今年不用在手機里看孫子學走路了。"
三、國家政策幫忙:省下的房租能干什么?
在公寓公共廚房里,有人用粉筆算賬:住這里每月省2300元房租,這些錢可以:
給孩子報半年畫畫班
給父母買三年降壓藥
存五年夠老家縣城買房首付
這是因為國家2023年出了新政策:企業蓋宿舍能減稅。更重要是的保障房投資基金變多了,京東公寓成了普通人能買的"房子股票",76歲的上海阿姨買時說:"這比炒房靠譜。"
四、爭論和希望:公司給員工一個家
東莞公寓建成后,附近房東連夜商量:要不要把合租房從3500降到2800? 房產中介數據顯示,周圍房租降了18%。
公寓頂樓圖書館里,最常被借的是《法律常識》和《帶娃手冊》。法律顧問幫員工要押金,新手媽媽們建了育兒群。那個見過集裝箱婚房的老總,現在堅持在宿舍樓里加喂奶室:"我們要管員工一輩子,不是一陣子。"
【政策說明,僅供參考】
① 企業蓋員工宿舍免稅:免增值稅,房產稅只交4%(國家2023年文件)
② 舊廠房改宿舍:水電按民用價格算(國家2019年規定)
③ 保障房投資基金:2023年增加2000億,收益不低于4%(證監會文件)
看著京東公寓的燈光照亮城中村,人們都在問:公司給員工蓋房是多管閑事,還是好事? 住在里面的年輕人用行動回答。他們床頭貼著新目標:"攢錢買公司宿舍的基金,當自己房子的主人。"
有人笑稱劉強東是"最懂租房痛點的CEO"。這個睡過漁船的總裁,把童年漏雨的恐懼變成了給員工遮風擋雨的執念;而國家政策更像把精準的鑰匙,既打開了企業參與民生建設的枷鎖,又悄悄給資本套上了"向善"的韁繩。當商業巨頭的算盤珠子開始撥動民生賬本,這樣的"雙人舞"或許才是破解住房難題的新算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