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64歲的前央視主持人徐俐曬出了自己在北京的小院。
這讓許多人都十分的好奇,怎么名人也住農村的平房啊。
本文圖片、描述源于網絡,旨在弘揚正能量,無不良引導。若涉版權或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即刻刪除。內容信息可靠,部分情節為提升可讀性或有虛構,僅供參考,望理智閱讀
徐俐表示,自己最近一直在忙工作,很久沒有回院子了,這次回村,直接癱在小院藤椅上曬起了太陽。
從視頻里可以看出,這地兒放眼望去全是綠樹、電線桿,連棟高樓影子都見不著,妥妥的鄉村田園風光。
不過可別小瞧這平房,價格可不便宜,而且被她捯飭得十分氣派,六七間朝陽大房,客廳、餐廳、臥室樣樣齊全。
而且沙發也是真皮的,客廳的巨幅油畫看上去也是十分的高檔。
家具都是實木的,柜子里還藏著不少好酒,處處都能看出主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要說最讓人羨慕的還得是那超大院子,四五個花圃錯落有致,在里頭跑步都不覺得擠。
徐俐還經常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打理日常,她還專門準備了小本本,詳細記錄著每種花卉的日照時長和澆水規律,把鄉村小院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讓人好生向往。
2021年,《中國新聞》的直播間里,徐俐完成了職業生涯的最后一次亮相。
這位播報過香港回歸時萬人空巷的歡慶、見證過伊拉克戰爭硝煙彌漫的“國臉”主播,在全國觀眾的注視下,輕輕放下了話筒,轉身告別了奮斗29年的主播臺。
鏡頭前她永遠是那副干練模樣,播報時字字鏗鏘,眼神堅定,活脫脫是中國對外傳播的一張閃亮名片。
誰能料到,卸下職業光環后,她一頭扎進了北京郊區的田園生活。
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備稿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田園日常。
其實這處世外桃源,徐俐早在15年前就悄悄置辦好了。
在央視忙碌的那些年,這里就像她心里的“秘密基地”,工作累了、倦了,想想這片土地,心里就有了盼頭,也算是提前為退休生活埋下伏筆。
在這片田園生活里,徐俐的第二任丈夫張天蔚絕對是個“關鍵先生”。
這位前《北京青年報》評論部主任,二十年來默默扮演著“賢內助”的角色。
當年徐俐帶著兒子獨自生活,張天蔚也剛結束十年婚姻,兩人因為一次采訪相識。
相似的人生經歷,再加上都愛看書、熱衷戶外運動,一來二去,兩顆心就湊到了一起。
外界總愛議論“女強男弱”,但他們根本不往心里去,堅定地走到了一塊兒。
如今在徐俐的社交平臺視頻里,張天蔚簡直是“全能型選手”。扛著單反追著徐俐拍挖紅薯、剪花枝的樣子,活像個專業跟拍。
幫忙打理花園時,不小心踩壞鳶尾花,被老婆“教訓”還搓著手傻笑。
徐俐直播時,他就安靜地當小助理,遞水、調整設備,全程在線。
網友看了他倆的日常,紛紛調侃:“這甜度超標了,比偶像劇還上頭!”徐俐自己也忍不住“凡爾賽”,直說丈夫的寵溺讓她感覺“血賺”。
從聚光燈下的新聞主播,到田園里的快樂農夫,徐俐的人生劇本,著實讓人羨慕。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張天蔚對徐俐與前夫所生兒子皮特的態度。
盡管自己沒有生育子女,張天蔚卻將皮特視如己出,從未強迫徐俐再生一個屬于他們兩人的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子倆會并肩修剪果樹,逢年過節一起張羅家宴。
徐俐曾在采訪中坦言,自己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為張天蔚再生一個孩子。
正值她事業上升期,張天蔚心疼她的身體和職業發展,主動提出不要孩子。
這份犧牲與理解,成為兩人婚姻中最深厚的基石。
如今退休后,他們在北京郊區的小院里,用共同經營的生活彌補了這份遺憾——不是通過生育新的生命,而是通過創造新的生活方式。
與一般退休人士不同,徐俐的田園生活并非完全與世隔絕。她偶爾會重拾話筒重返央視,參與《非遺里的中國》等紀錄片的拍攝。
在自制的訪談節目里,她與倪萍、敬一丹等老友圍爐夜話,探討現代女性的成長命題。
這種"半退半進"的狀態,讓她既能享受退休的自由,又不完全脫離專業領域,而是在自由和事業之間找到了平衡點,過得有滋有味,一點也不枯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