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趙集鎮村民曾愁壞了!
小橋底座懸空、道路塌陷、水渠淤堵。3月6日,市委第五巡察組進駐20個村,專盯群眾“身邊事”。
竹園李村小趙崗的情況真揪心:小水溝多年沒清淤,生產路塌了十多米。
村民只能從麥地蹚路,不少莊稼被踩壞,看著誰不心疼?更危險的是水渠淤泥堆積,雨水倒灌把橋底座掏空,隨時可能塌。
“麥收要用重型機械,這橋咋過?今年收成要受影響咋辦?”村民直犯難。
巡察組把群眾的揪心事當成上心事,立馬行動起來。
他們和鎮村溝通,下整改建議,現場盯著干活,一點不拖延。沒多久,溝渠清了,險橋修了,塌陷的路也補好了,隱患全沒了。村民見著巡察組工作人員,拉著手動情說:“橋通了路好了,麥收穩當啦!
”這事兒看著是件小事,背后意義可不一般。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對村巡察”,這是大信號。
我國4億多農民生活在鄉村,村級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個別地方村干部在惠民政策落實、“三資”管理上出問題,影響可不好。
對村巡察就是要盯著這些重點,讓每分資源都用在刀刃上。
就像鄧州這事,巡察組解決了基礎設施滯后的問題,村民心里暖乎乎的。但也得想想,有些地方巡察制度不完善,內容不精準,整改還不到位。
這咋辦?得完善制度、建強隊伍、跟蹤問效,把巡察作用真正發揮出來。
現在鄧州的村民不愁了,可其他地方有沒有類似問題呢?“村級巡察要架起連心橋”,這話說到群眾心坎里了。只有解決好急難愁盼,鄉親們的獲得感才會實實在在。
這次修橋鋪路清溝渠,護住的不僅是麥收,更是黨和群眾的感情。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巡察故事?
歡迎說說你的看法。咱農民就盼著這樣的實事多來點,日子才更有奔頭。
天氣號會持續關注農村大小事,記得常來看看最新動態。
文中數據與案例源自實際工作,具體情況以當地實際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