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日本京都大學綜合博物館舉辦了一次特別展覽,公開展出了約3.5萬張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老照片。與此同時,這些照片也全部對公眾開放,可以在網上免費下載。
這些照片結集為《華北交通寫真》,由“華北交通株式會社”于1939年至1945年期間在中國北部西北部拍攝的。“華北交通株式會社”當時管理著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的鐵路、公交、船舶等交通網絡。這批照片中,幾乎沒有戰爭場景,主要以華北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人力資源開發、產業發展狀況為多,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及文物等內容也不少。
雖然名為《華北交通寫真》,但照片實際囊括了中國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今天發布一組特別的照片,主題是北京美女。這些照片有的明顯是找模特拍攝的,出自多名攝影師之手,時間從1938年到1941年。
前門外女子。1938年10月。
一位女子倚著欄桿。1938年11月。
同一女子,身后是高大石獅,從背景和石獅的形象來看,應該是天安門外金水橋前的石獅。1938年11月。
同一女子,脫掉了黑色外套。身后是什么?
倚靠雄偉的石獅再來一張。
換個POSE再和石獅合影一張。
這一張背景清晰。后面的高大牌坊是”公理戰勝坊“,則此處是中山公園。
此坊原是清政府在庚子事變后為被殺的德國公使克林德建的紀念牌坊。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克林德坊被拆除。1919年,法國駐北京外交代表會同中國方面,以戰勝國的身份命令德國人將堆放在東單北大街的克林德紀念碑散件運至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重新組裝豎立,并將原有文字全部除掉,另外鐫刻了“公理戰勝”四字,以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的紀念。這四個字由錢能訓題寫。從此這座牌坊被稱作“公理戰勝坊”。
背倚高大石獅,似乎是金水橋前。1938年11月。北京的11月寒風襲人,這位美女為了拍好照片也是拼了。
廣播電臺的一位女播音員。1939年3月。
一女子在正陽門石獅前。1939年4月。
天安門華表下。1939年4月。
背景虛化,再來一張。1939年4月。
女伶,藝術照。1939年5月。
女伶,藝術照。1939年5月。
女伶,衣服頗時髦。1939年5月。
女伶。1939年5月。
女伶,拿扇子當道具再來一張。1939年5月。
女伶。1939年5月。
前門外,妓女。 1939年5月30日。
一名女子正在踢毽子。1940年2月。
拉胡琴的女人,前門外。1941年1月。
夾竹桃與小姐,模特是話劇的女演員。1941年6月。
同一背景的照片。1941年6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