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國 通訊員 李佳遙
走進重慶南川區看守所,巨大的電子屏幕上滾動更新動態信息,民警遠程開展在押人員談話教育,律師通過“云會見”平臺與當事人視頻溝通……一切高效而有序地運轉著。
而這,正是南川區看守所圍繞法治筑基、智慧賦能,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入監管工作,探索現代化監所治理新路徑的縮影。
為進一步保障在押人員的合法權益和監管安全,2024年,南川區看守所打造智慧監管實戰平臺,集成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引入物聯網感知設備集群,形成“監區動態一屏掌控、風險隱患實時預警”的立體防控網絡,通過“系統智能巡檢+民警終端響應”的聯動模式,構建起覆蓋執法全過程、管理全要素、監督全天候的智能監管體系,極大地提升了監管工作質效。
此外,建立在押人員日常生活保障智能化體系,研發智能化代購系統,在監區巡視道安裝全自動自助售貨機,在押人員可通過多功能監室內終端機自助下單,實現對物品購買、發放全過程的閉環管理;研發“電子書信”模塊,通過監室內智能平板機,實現無紙化通信功能,不但達到了收、寄信快速準確,更讓收寄信流程公開、可實時監督及隨時回溯……
“我們不僅能在線申請家屬會見,還能在線申請法律咨詢和援助。”在押人員楊某某說。據了解,該所創新推出“陽光權益”服務包,包含醫療綠色通道、心理干預機制、親情電話等項目,通過權益保障終端便可一鍵實現。
科技不僅提升了安全系數,更保障了執法公正。民警使用的“數字執法包”中,提訊、訊問等每個環節都設有“程序鎖”,每份筆錄、每次談話教育都生成不可篡改的“數字指紋”,保證執法辦案、監所管理時刻置于監督之下。
在該所每年定期舉辦“監所開放日”活動,邀請人大代表、律師代表等實地觀摩提訊流程、權益保障等環節,落實“三級公開”機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共建法治文明新格局。
“我們要讓每一個執法行為都經得起檢驗。”所長韋會民說,智慧監管的本質就是用科技之鑰打開規范之門,以數字之治護航公平正義,用慎獨精神照鑒治理現代化。
據了解,近年來,南川區看守所連續3年被公安部評定為全國“一級看守所”,2021年榮獲重慶市公安局集體二等功,2024年11月被公安部監管局評定為全國法治文明監所建設成效突出單位。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