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沉睡海底的古老商船被重新打撈,帶出的不僅是銹蝕的船板,還有被歲月封存的靈魂秘密。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中,每個角色都在幽微的人性海域中浮沉,折射出令人屏息的生命光譜。特別當鏡頭對準那個與海共生共長的少年時,撲面而來的不僅有咸澀海風,還有未被現代文明馴化的蓬勃生命力。當我們在物質漩渦中逐漸迷失方向時,那片跨越時空的蔚藍,正在為困頓的現代心靈展示全新的生命維度……
絲路古船
用一艘沉掉的絲路古船,
讓欲望與堅守浮出水
文 | 卞升
李師江最新長篇小說《絲路古船》是一個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的打擊海底盜撈的刑偵故事,但刑偵故事卻并非作者最主要的敘事焦點。作者的重心,與其說是放在刑偵故事,毋寧說是借盜寶的傳奇故事,探索相關人物的內心世界,他們的欲望與堅守,陷落與救贖。而這才是決定了《絲路古船》得以與通俗類型文學區分開來的純文學質地。
《里斯本丸沉沒》劇照
《絲路古船》包含三條重要的故事線,分別以漁民少年船仔、文物販子練丹青、女警官鄭天天為焦點。三條線各自發展,每條線上都挖掘出了頗有意味的人性景觀,三條線最終又在絲路古船上匯聚,成為一個整體。
少年船仔精通水性,像一條魚一樣,與海水融為一體。不僅身體,同樣與海水融為一體的還有他的精神世界。
船仔自幼喪母,與父親老歐相依為命,與大海朝夕相伴,大海也因此賦予了船仔很多撫慰,彌補了他自幼缺失的母愛。當玩伴在追求更好的潛水裝備時,船仔執拗地拒絕裝備,堅持“赤手空拳”保持著與大海的親密接觸。船仔在海洋的世界里也交到了好朋友,龍鰻。從開始的著迷、凝視,到后來的引誘、逗弄,乃至搏斗,他與龍鰻形成了亦敵亦友的親密關系……
《泳者之心》劇照
李師江以非常精到的藝術筆力耐心鋪排,把一個質樸、執拗、灑脫的少年形象,以及他與大海的血肉一般的關系,給烘托了出來:少年船仔在海水中獲得的是一種恣意遨游的自由,一種專注于心的深澈靜謐,一種無欲無求的灑脫,以及與黑惡勢力抗爭的一腔孤勇。海洋滋養他的不僅是魚獲,還有飽滿的人格。
大海就像船仔的母親。
船仔一直拒絕到陸地生活,后來甚至拒絕了鄭天天的示愛,仿佛都是“戀母情結”在隱隱地起作用。
作者: 李師江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23-9
李師江在《創作談》里提到,寫《絲路古船》的動力來自一位英年早逝的島民朋友,為了懷念友人,他想寫一部小說“塑造一個海島上自由而固執的靈魂”,這個人物無疑就是船仔。這也是全書最有文學感覺的部分,展示了李師江作為一位優秀小說家的手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當代文學描繪海洋的長篇作品較少,《絲路古船》對少年船仔與大海的描寫,處理得別有意蘊,稱得上是當代文學有開拓性的作品。
無欲無求的船仔卷入絲路古船盜寶案,乃是一場意外。他隨父親老歐出海打漁,不幸遭遇了海難,幸為海盜池木鄉所救,老歐出于報恩的執念,答應下了池木鄉的條件:幫他盜寶,然后兩不相欠。
假如說船仔體現了一種人性的淳樸,那文物販子練丹青則是觸達了人性歹毒的一面。練丹青是出色的畫家,與妻子趙芳、女兒練小虹原本有一個溫馨的家庭,但父親 “只有狼心狗肺才能活下去”的惡毒遺言籠罩了他。他因盜畫而下獄,與妻女的親密關系就此破裂,還讓女兒因此患上了抑郁癥。出獄后,練丹青陰差陽錯得到幾塊元代青花瓷的碎片,而后順藤摸瓜,經友人李云淡鉤沉史籍,獲知碗礁一帶有一艘滿載金銀與元代青花瓷的沉船,練丹青被激發起更大的貪欲,召喚“獄友”池木鄉組成團伙,盜撈財寶與青花瓷……
作家李師江
但練丹青也并非單一向度,他與父親的深厚感情,對妻女的愧疚之情,也都得到了很多刻畫,在作惡的同時又雜糅著為父親復仇的隱秘動力,令人讀后唏噓。最后,他正是在海上絲路歷史上“盜亦有道”的訓誡下,在對妻女的愧疚中,才從父親的遺言里掙脫出來,坦誠了自己的罪孽。
女警官鄭天天出生在一個文物商人家庭,家境優渥,但成長過程中遭遇了諸多內心傷痕:大三時母親的跳樓自殺,讓她患上了心悸的毛病。而在經歷被“渣男”欺騙感情之后,心悸加劇了不說,還讓她從此有了深深的心理創傷,甚至一度抑郁。
在偵破盜寶案期間,鄭天天偶遇此時已是盜撈團隊一員的少年船仔,又巧合地隨少年船仔數次潛海。對鄭天天的潛海,作者是這么描述的:“鄭天天好像回到子宮,被羊水包圍著,溫暖著,重力的消失,使得人極為放松,但是因為在水底下,思緒完全集中到眼前,心中萬事消散,內心瞬間是前所未有的放松。是的,自己覺得那顆滿是傷疤的心,此刻像個海綿球,柔軟死了……”一顆傷痕累累的心,跟著船仔在海洋母親的懷抱里獲得了寧靜。鄭天天的內心曲折與在船仔身上、在海洋中獲得的救贖,都增加了本書的豐富性與厚重感。
《里斯本丸沉沒》劇照
在以上三條主要線索之外,作者還借盜撈團隊主謀練丹青及其密友李云淡對史籍的打撈,勾畫出元明時期海上絲路的諸多情狀:元末明初之際,閩人陳秋生赴安南經商。在得知故鄉饑荒時,陳秋生冒著巨大的風險,囑其子將紅薯藤帶回故鄉,拯救鄉民。明宣德三年,陳氏攜家眷、金銀、元青花瓷返鄉,不料遭遇海盜,陳氏毅然決定沉船……
元明時期,泉州港的輝煌、海上絲路的傳奇,以及這份厚重的歷史沉淀能帶給今人的福澤,都得到了呈現。歷史與現實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欲望、執念、迷思,而在本書的描繪與刻畫中,海上絲路的歷史,同宏闊、自由的海洋,都帶給人們別樣的寄托與撫慰,蘊含著給當下社會心理痼疾的解救力量。
《絲路古船》,表面是驚心動魄的海上盜寶傳奇,但考察內里,蘊含的卻是人心。李師江用一艘沉掉的絲路古船,讓欲望與堅守浮出水面。此外,李師江所著力刻畫的船仔,無端地令人想起沈從文《邊城》里的翠翠,既包含了作者的某種理想寄托,給現代社會的某種提醒,也是一首寫給逝去友人的悼詩。
X
李師江 | 《絲路古船》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初審:方 也
復審:薛子俊
終審:趙 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