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作家出版社,發現更多文學好書
*本文轉自財新,作者程皎
《打風》
程皎旸 著
作家出版社
《打風》是我的新書,大都會小說集,收錄十一篇故事,皆以香港為背景或原型創作。有網友在豆瓣點評《打風》:這本書比TVB職場劇還癲。癲不癲的,見仁見智,但職場,確是《打風》故事里常見的戲劇空間,其中的主角,大多是職場女性:文科轉碼成功的金融數據分析師(《香港快車》)、從保險行業起家的投資人(《狂夏夜游》)、跨國企業里的策劃師(《狗人》)、放棄電影夢想的廣告人(《紙皮龜宅》)、低調神秘的游艇會宣傳專員(《海濱迷葬》)、被打壓的年輕編劇(《孖天使》)、被裁員的市場部專員(《金絲蟲》)、身上長出條形碼的新媒體小編(條形碼迷宮》)……職場是當代人的江湖。我希望為每一個在其中摸爬滾打、斗智斗勇、充滿磅礴生命力“打風都打唔甩”的年輕人,書寫傳奇。
我是一個業余寫作者。職場占據我生活的大部分。從2015年,我以文科畢業生的身份步入香港職場,帶著好奇與野心,凡是能接觸的工種都躍躍欲試,從專業相關到零基礎跨界,渴望在這個金融之都劈開一條適合自己、體面活下去的路徑:網站編輯,文化記者,議員助理,編劇,網紅公司創意策劃,金融集團市場營銷,國際4A廣告公司策劃師,大學講師……我對香港的了解,與形形色色、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背景的人的交往,就在過去十年輾轉過的一間間辦公室里展開。
以一個創作者的視角來看,辦公室就是一個大型舞臺。燈光,裝潢,道具,隨著公司的預算有所不同。員工就是演員,背負著不同職位對應的分工腳本、角色面具輪番上場。我所經歷的最美辦公環境:幾層樓打通,大落地窗,海景、山景三壁環繞,跑車形狀的座椅,吧臺似的會議桌;而最奇葩的,是在工業大廈的地下二層,黑盒劇場一般的密閉空間,無窗,氤氳著常年飄散其中的二手煙,天花板時不時傳來貨車進出停車場的轟隆聲響。這兩種環境描寫都出現在我的《打風》里。
在兩種極端之間,最讓我難忘的,是在一家金融集團工作的一年半。公司位于灣仔。每早返工,先穿過烏七八糟、尚未營業的駱克道紅燈區,街道仍飄散著隔夜酒氣。途經十字路口,過馬路,拐彎,進入告士打道——一切豁然開朗,陽光如鉆石般在一整排玻璃幕墻間閃耀,進入其中一棟高檔建筑,順著西裝革履、套裝長裙的人們,流入電梯間。聘請我的是一家有著170多年歷史的金融集團,第一日返工,人事部派發員工著裝參考圖給我——這是不是也很像演員得到服裝指南呢——每周一到四,不可以穿波鞋、牛仔褲,衣服要有領、有袖,鞋子不可露出腳趾,裙子不可高過膝蓋5cm;每周五,休閑日,員工可自由穿衣。我隸屬于市場部。大約半層樓的空間,被切割成一個個由藍色擋板鑄成的小隔間。六個隔間為一順條,按照員工等級,從初級到高級排位。等級越高,坐的位置越靠后。我是那一順條的頭排小兵,座位左邊是走廊,對著茶水間,以及去往廁所的小門;右邊是連續數排一模一樣的隔間。坐在隔間里,我望不到窗戶。如果不站起身,我甚至望不到我那一排的盡頭。但我知道,盡頭是一間獨立辦公室——市場部總監CMO的專屬房間。沒人可以直接敲門進入,除非得到其秘書的電話傳喚。對了,那大概是我使用電話最多的一年半。同事間的交流盡量用電話完成,哪怕對方坐在我身后的格子間。當我有幸得到CMO的傳見,我終于可以看到窗戶,落地窗,從灣仔眺望一整個維多利亞港,晴朗,午后,陽光像碎鉆一樣飄在海面。房間里掛滿CMO的照片,獎杯,獎牌,媒體專訪——我忽然想起那些西部電影,在江湖大佬的房間里,掛著被獵殺的動物腦袋。看著墻上那些從黑白到彩色的照片,我仿佛望見一個職場女性從青澀到老練的大半生。同事們怕她也敬她,因她對細節的一絲不茍、對員工的賞罰分明。起初,她只留給我一側影——高挑纖瘦,大波浪長發,踩著高跟鞋從我座位前的走廊經過,飄逸著風衣,西裝,或印著CHANEL的大毛衣(只在星期五休閑日出現)。不久,她時不時越過我的上司,直接叫我進她的房間,只因她看過我的簡歷,知道我曾得過香港青年文學獎,想聽我談談我的創意,例如如何讓品牌更年輕化,如何在社交媒體推廣產品,觸及更多年輕人。后來,她開始要求所有人,包括我的上司,都要將宣傳文案給我審閱,讓我把關。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武俠故事里,那種小生被大佬看中的情節?我感到自己與她建立了某種不受年齡與等級限制的信賴。然而幾個月后的一天,她不見了。就在前一天,她還在開會,指點江山,此刻,她人去房空。我不知道內幕,只聽聞企業內部重組,將有新的CMO空降。她一走,我的光環消失,曾經因為她的指示而不得不對我禮貌的上司們,開始反過來打壓我。我不知道她是否事先知曉自己的命運。總之她沒給我留下只言片語。也沒按照我之前的努力在臨走前為我升職加薪。或許我曾經以為的信任與欣賞,也只不過是為了讓我更勤奮勞作的糖衣?我忽然可以和馬丁·斯科塞斯電影里那些“看破紅塵”的角色共鳴。
職場如江湖。既然是江湖,情誼、義氣,自然是最吸引人的神話,我相信它們存在,但短暫,或許出現在一起熬夜到公司熄燈的那個夜晚,又或者是偷偷在廁所哭泣被遞來紙巾的那個瞬間。既然是江湖,自然有明爭暗斗,爾虞我詐,為了在大都會里體面生活而不得不奮力地階級爬坡,然而在這背后,還有所有人都莫之能敵的命運:商業危機、經濟洪流,突如其來的崩盤、失業、一無所有。常在江湖走,哪會不挨棍。臺風來襲,我們無法阻擋,但我們能做的,是思索風停以后,如何再啟程。
帶著如上種種在香港格子間里長達十年的體驗與觀察,以及對于當代都會生活、人際關系的反思,我寫了十一篇小說,納入這個集子,《打風》。
風會來,也會走。無論是迎風、逆風、還是追風,愿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堅持,“打風都打唔甩”。
作者簡介
( 程 皎 旸 )。
青年作家
程皎旸(中國香港),武漢出生,北京長大,18歲移居香港,畢業于香港大學;著有小說集《打風》《飛往無重島》《烏鴉在港島線起飛》《危險動物》。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廣州文藝》“都市小說雙年展”新人獎,入圍臺灣時報文學獎前四強等。
作家出版社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購買鏈接
《打風》
程皎旸 著
作家出版社
內容來源:財新
作者:程皎旸
往期回顧,點擊關注
排版:鄧 寧
編輯:祁創祎
一審:劉豈凡
二審:劉 強
三審:顏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體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