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美兩國在日內瓦的會談結束算起,美國方面已經按捺不住,連續三次提出詢問,反反復復催著中國解除對稀土的出口限制,著急的樣子誰都看得見。
特朗普很急,不過我勸特朗普別急,解鈴還需系鈴人,中方的態度是一如既往的,始終阻礙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是美國。
美國三次詢問稀土
美國第一次詢問發生在5月12日,這天中美雙方剛剛發布聯合聲明。
文件上的墨水還沒干透,美國就火急火燎地找到中國,問什么時候能解除稀土出口的限制。
或者說,從一開始,中美談判美國就是沖著稀土來的,中美談判前,美媒曾披露,特朗普愿意用降低關稅的方式換取放松稀土管制。
不過對于特朗普這種虛空“造籌碼”的招數我國自然是置之不理,中方的態度很清楚,降低關稅不是條件,而是美方談判應該有的態度。
第二天美國可能還在等回復,到了15日,也就是三天之后,美國第二次催促中國,內容還是老問題:“什么時候放開稀土?”
美國第三次追問是5月16日,中國外交部按慣例舉辦記者會,現場的路透社記者直接拿出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本的話,幫忙傳了句話:“中方不是答應取消4月2號之后的反制措施了嗎?怎么現在還沒看到動作?”
美國這三次追問時間卡得準,平均一天半就問一次,任誰都能看出美國是真著急了。
為什么美國盯著稀土不放?答案就藏在各行各業的需求里。
特斯拉公司老板馬斯克早就公開說過,中國對稀土出口的管控,直接影響到他們研發人形機器人的進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馬斯克甚至不走政府渠道,自己私下找中國商量,希望能申請到出口許可。
中國自然是不會同意,馬斯克說的很好,不會用到軍工產業,但誰又說得準呢,美國的信譽在中國這里可以忽略不計。
像馬斯克這樣的情況在美國數不勝數,連美軍最先進的F-35戰斗機都有87%的稀土材料要靠中國供應,普通企業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現在手機、電腦、電動汽車、風力發電機,哪樣都離不開稀土材料,可以說美國企業的生產線全指望著中國的貨源。
美國做出的努力
其實仔細回顧歷史就能發現,稀土這張王牌早就被中國握在手里了。
自2010年中日釣魚島爭端時,中國首次用稀土出口限制反制日本,美國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過去十幾年里,美國多次喊口號說要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比如2019年特朗普政府曾宣布與澳大利亞合作開發稀土礦,2021年拜登政府又撥出7億美元支持本土稀土產業,但這些計劃到現在也沒見大成果。
為什么?因為中國的優勢不是單純靠挖礦就能替代的。
首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根據國際稀土協會的數據,中國目前占全球稀土開采量的60%以上,像鏑、鋱這些關鍵元素更是占到全球產量的90%。
其次更重要的是,中國掌控著稀土加工技術的核心環節。稀土礦石不能直接使用,必須經過幾十道復雜工序提煉,而全球80%以上的稀土精煉產能都在中國。
就算美國在加州芒廷帕斯重啟了稀土礦,挖出來的礦石也得運到中國加工成磁鐵,最后再運回美國用。澳大利亞雖然也有稀土礦,但加工技術還是得找中國公司合作。
說白了,只要中國在稀土加工鏈上的優勢不消失,美國就永遠繞不開這道坎。
再看看美國所謂的“替代方案”。歐洲曾計劃在挪威開發稀土礦,預計2030年才能投產;美國本土的稀土項目因環保抗議多次停工;日本這些年搞的回收舊手機提取稀土技術,成本高到企業根本用不起。
反觀中國,光是內蒙古白云鄂博礦區探明的稀土儲量就夠全球用上百年,再加上江西、四川等地的礦藏,資源優勢和技術積累根本無可替代。
所以說,美國現在面臨的困境完全是自找的。過去三十年,美國自己把制造業轉移到海外,連稀土產業鏈的基礎都被挖空了。
現在想臨時抱佛腳重建生產線,先不說需要投入上千億美元資金,光人才培養就得花二三十年。
可高科技產業等不起二三十年,F-35戰機生產線停工一個月就能讓五角大樓跳腳,特斯拉工廠缺了永磁電機連車門都造不出來。這種時候美國再急著催中國,也只能是越催越顯出底氣不足。
中方的態度
美國企業急得團團轉,特朗普政府也不是沒動作。他們在關稅問題上悄悄退了一步,最近下調了不少中國商品的進口稅率。
表面上看這算是緩和關系,但背后的算盤很明顯:用關稅讓步換中國取消稀土禁令。
不過這種小把戲瞞不過明眼人,中國商務部早就把話挑明了。發言人何詠前在公開場合解釋過多次:中方調整反制措施的幅度,完全看美國糾正錯誤的程度。
重點有兩項,特朗普必須真的取消那些不合理的對華關稅,還得帶著誠意繼續推進工作,不能光嘴上說“相互尊重”,實際還要認識到經貿合作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美國先把自己的承諾兌現了,咱們才能坐下來接著談。
而且雖然美國催得緊,但中國該做的事情一樣沒落下。
這幾天國內已經陸續調整了對美國商品的關稅,主動釋放緩和信號,為后續談判留出了空間。
可美國這邊卻耍起了兩面派:左手催著中國趕快解除稀土出口限制,右手卻在芯片領域對中國企業下狠手。
這種“給顆甜棗再打一巴掌”的做法,和過去幾十年美國慣用的施壓手段如出一轍。
但對于現在的中國來說,這套早就過時了。中國外交部早就提醒過美方:威脅施壓解決不了問題,真想談就得拿出真誠意。
像特朗普政府這樣一方面加大對中國企業的打壓,另一方面還想讓中國在稀土問題上松口,擺明了是異想天開。
特朗普政府現在需要認清一個現實:靠霸權手段逼迫中國讓步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二戰之后美國能在全球呼風喚雨,靠的是工業實力和美元體系。可現在中國的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30%,是美日德三國的總和;5G基站建了全球六成,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連續七年世界第一。
美國還想用冷戰時期圍剿蘇聯那套辦法對付中國,完全是打錯了算盤。蘇聯當年經濟結構單一,全靠能源出口,而中國制造業門類齊全,內需市場占經濟總量超過七成。
更重要的是,中國堅持的是開放合作,是幫非洲建鐵路、幫東南亞修電站、幫南美搞5G網絡,這和蘇聯搞陣營對抗根本不是一回事。
未來會怎樣發展?答案其實很清楚。如果美國繼續執迷不悟,一邊催著中國賣稀土,一邊在科技領域卡中國脖子,結果只會加速美國企業的崩潰。
畢竟市場規律擺在那里,中國企業能用國產芯片替代美國產品,可美國企業找不到第二個稀土供應商。
只要中國保持定力,繼續發展高端制造業,完善稀土產業鏈的控制力,時間每過一天,中美實力的天平就會更向我們傾斜。
而美國如果還沉溺在“世界霸主”的舊夢里,不能平等對待中國,最終失去的不只是稀土的穩定供應,更是全球經濟秩序的話語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