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在醫院醒來時,隔壁病床早已空無一人。張柏青帶來的那封信和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像一把鑰匙,突然打開了塵封十八年的記憶。照片上是燕平科技大學2006級新生開學典禮的合影——年輕的楊光站在后排,而角落里那個扎著馬尾、笑容清澈的女生,赫然是如今的趙亞苧。
命運早在他們相遇前就埋下了伏筆。當年開學典禮上,外語系的趙亞苧和物理系的楊光素不相識,卻在同一張照片里定格了青春。誰又能想到,十八年后,她會以“立德集團副總裁”的身份接近他,而他作為國安局骨干,全程監視著她的一舉一動。那些試探、博弈、甚至生死時刻的默契,原來不只是職業本能,更是冥冥中的羈絆。
趙亞苧在信里寫得很清楚:她真正的名字早已湮沒在任務中,“趙亞苧”這個身份是謝汝君當年親自為她打造的盔甲。當年她被選中參與“江山計劃”時,謝汝君只告訴她一句話:“你要成為黑暗里的光,但永遠不能被人看見。”這些年來,她以商業精英的身份周旋于各路間諜組織之間,甚至故意接近赫爾墨斯的桑德,只為獲取核心情報。而楊光的出現,讓她第一次在刀尖上行走時感到“有人并肩”。
最諷刺的是,楊光曾經反復調查趙亞苧的背景,卻始終查不到那張開學合影——因為她的學籍檔案早在入職國安時就被徹底抹去。就連她在核電站行動中冒險救下楊光,也只能用一句“我是你的上級”匆匆帶過。直到謝汝君蘇醒,才揭曉這場雙向潛伏的真相:趙亞苧早就知道楊光會去連海,她在酒店故意暴露AR眼鏡的破綻,是為了引導他發現詹姆斯的真正目標;她甚至提前在詹姆斯的車上動了手腳,才讓楊光最終能追上他。
那張老照片背后,埋藏著更加復雜的秘密。趙亞苧在信中提到,開學典禮上,她曾注意到后排那個站得筆直的男生。十八年后,當她在立德集團的資料里看到楊光的照片,一眼就認出了他。但她不能相認,只能借著任務的名義,一次次靠近他。在首城被姚有志綁架時,她聽到楊光說“文化交流從飲食開始”的瞬間,突然想起當年開學典禮上,他幫同學撿起的正是一盒打翻的飯菜。
楊光握著照片久久不語。他想起許多細節:趙亞苧總在他追查死角時“恰好”出現;她明知被監聽卻故意在電話里透露關鍵線索;甚至在最后爆炸前,她開槍打傷詹姆斯的手法,完全是國安內部訓練的精準風格。
這封信沒有告別,因為對他們這樣的人來說,告別太奢侈。一年后,楊光在異國執行任務時,隔著人群看到那個熟悉的背影。趙亞苧頭也不回地走了,可楊光心里門兒清——她肯定也認出他了。就跟十八年前開學典禮上似的,倆人眼神就那么一碰,誰都沒吱聲,轉頭就各奔東西了。而現在,他們終于站在了同一道光的陰影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