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函
INVITATION
點此親啟
百年學府,弦歌不輟;教育沃土,薪火相傳。在靜安這片底蘊深厚的土地上,蔡元培、陳鶴琴、劉佛年等教育家在此躬耕實踐,一批歷經歲月淬煉的百年名校在此扎根發展。它們承載著獨特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基因,成為區域教育發展的“活檔案”。
靜安區教育局特推出“百年名?!毕盗袌蟮?。在區域發展的時代浪潮中,這些百年名校在繼承中發展,在創新中飛躍,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卓越的教育質量和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了靜安區、上海市乃至全國教育的亮麗名片。
本期我們邀您走近上海市市西中學,了解其悠久的百年校史,品味其深厚的“海派”文化底蘊,感悟其基于辦學愿景、持續追求卓越的奮斗歷程。
學校簡介
上海市市西中學是一所公辦高中,坐落于繁華的靜安區內,是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名校。2004年,該校成為上海市教委首批命名的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曾獲得全國文明校園、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德育先進集體、全國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學校、全國群眾性體育活動先進單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國綠色學校、全國節能減排先進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上海市文明校園、上海市行為規范示范校等榮譽稱號。
百年名校
辦學歷史
市西中學的淵源變遷涵蓋了自上海開埠以來,公共租界僑童教育從西僑個人辦學、工部局接管、日軍侵華驅逐,直至回歸中國人民手中,得到變革發展的全部歷程。
西僑個人辦學
上海市市西中學源于1869年在虹口創建的“尤來旬學?!?。英籍商人漢璧禮爵士捐資后,學校得以擴充和改善設施。
1889年,“尤來旬學校”在文監師路(今塘活路)重建新校舍,學校也改稱為“漢璧禮蒙養學堂”。
1869年尤來旬學校
工部局接管
后由于資金問題,該校申請由工部局接收,改稱為“漢璧禮西童公學”,簡稱“西童公學”。20世紀初,又在四川路底興建西童男校,從此就有了一所男校,一所女校。隨著滬西經濟的發展,1922年,工部局在滬西的愚園路上興建西僑男中和西僑女中。
1934年建成的漢璧禮西童公學的教學大樓
日軍侵華驅逐
1941年,日軍進占租界,漢璧禮的西童女校、西童男校和西區的西僑男中、女中相繼關閉,其中西區兩所學校校舍改為集中營,專門收容來不及撤走的英美僑民。之后,戰爭升級,日軍又把英美僑民集中營改為日軍憲兵司令部。被侵華日軍趕出校園的師生在校外租借房子繼續上課,辦學沒有停止。
抗戰勝利接收
1945年抗戰勝利后,趙傳家被當時市教育局的處長陳鶴琴等人推薦,接收西僑男校,利用原西僑學校校舍(今愚園路404號)開學上課。
市西中學正式成立
1946年,市西中學從西僑中學的胚胎中破土而出,成為真正由中國人管理的公立學校,趙傳家成為首任校長。
1946年市西中學校門
解放后發展情況
1949年上海解放后,軍管會對市西中學進行接管,趙傳家校長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陳毅市長的任命,繼續擔任市西中學校長。195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將市西中學命名為上海市首批市重點中學。1980年,市西中學榮獲“上海市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1956年市西中學
課程改革探索
1991年和1998年,學校先后成為上海市教材改革和二期課改的首輪試點學校和實驗基地,而且均被評為優秀實驗基地。進入新世紀之后,市西中學繼續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執著探索,率先推出了“思維廣場”教學變革,以教學空間的變革引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變革,取得了積極成效,2018年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百家爭鳴、信息共享的新型課堂
百年名校
文化底蘊
“海納百川的歷史淵源,兼容并包的教育情懷,好學力行的文化傳統,敢為人先的銳意探索,追求卓越的執著信念”的“海派”教育文化特質是市西中學踐行和傳承近80年的文化傳統。
校訓
趙傳家先生根據孔子“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的論述,提出了“好學力行”的校訓,已成為市西中學獨特的文化標識,影響了一代代市西師生。“好學力行”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知能結合,身體力行和腦手并用。
新時期,學校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志存高遠、好學力行、學力強實、人格健全,具有學術素養和領袖氣質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即:尊重規則會選擇,合作包容有愛心,實踐創新善質疑,身心健康全人格,胸懷天下擔責任。
好學力行樓
?;?/strong>
市西中學?;諛酥局?,兩個英文字母“S”的變形與交錯,構成英文字母“X”,代表了“上海市市西中學”的拼音縮寫。
同時,由“SSX”構成的幾何圖形,可分別寓意:
火苗——代表教師具有投身教育事業的高度熱忱和樂于奉獻的敬業精神;
樹苗——代表學生在市西中學這片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沃土上茁壯成長;
海鷗——代表市西學子志存高遠、不畏艱難、迎風而翔、投身社會、報效祖國的決心。
校歌
市西中學校歌誕生于1947年,由學校師生填詞譜曲而成。校歌展示了學校的歷史淵源和成立背景,詮釋了“好學力行”精神追求,更寄予了對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成為國家棟梁的殷切期望。在20世紀90年代末,該校歌被收錄于東方明珠歷史博物館之中。
傳家樓
市西中學創建時使用的教學樓(今市西中學傳家樓,俗稱“老紅樓”)始建于1932年前,由公共租界工部局負責建造,并于1934年1月建成。后該樓被命名為“傳家樓”,用于紀念首任校長趙傳家。
傳家樓
百年名校
辦學舉措
新時期,市西中學提出了“從優秀走向卓越”的發展愿景,并以“具有基于學校文化傳統、體現時代特征和社會發展方向的教育理念;具有充分選擇性,適合每一位學生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具有高度開放性,民主合作互動高效的教學專業技術與環境;具有高度自覺性,積極主動追求發展的學生群體;具有高遠境界,有思想、有理念、有追求、有素養的教師團隊;具有民主、科學、規范、高效的學校管理與保障系統”等“六個方面”詮釋“卓越學校”的特征,致力于將學校辦成在上海乃至全國具有重大影響力、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學術性高中。
人文藝術樓
1
學校針對學科特點,變革教學空間,首創“思維廣場”,推動教學方式變革,研究知識結構網絡,促進人文學科之間的跨學科融合;創建漫思實驗室,持續建設創新實驗室,以實驗與探究為突破口,推動理科教學變革;運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絡,研究知識結構網絡,建構學習平臺,再造教學流程。
2018年,市西中學的研究項目——“思維‘廣場’撬動教學深度變革,實踐‘優勢學習’的研究”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漫思實驗室
2
2021年,學校發布學術性高中創建規劃,提出人人拓展性論文、每周學術探究日、每天早晚鍛煉和每年學術節等項目。
在原有數學實驗室基礎上,學校繼續深化與著名高校、專業院所的合作,建設空間科學、環境科學、生命科學、化學、人工智能、機器人、文史哲等七個研究院實驗室,并在各實驗室相關領域形成系列課程和活動內容,充分滿足學生差異發展的需求和選擇。
地下籃球場
3
學校落實教研常規,創新教師研修機制,開展分層培訓,鼓勵教師基于實際問題,以團隊合作形式開展實踐研究;鼓勵教師針對自身發展狀況,制訂發展規劃,確立專業發展目標。
學校為廣大教師的適性發展搭建平臺,不斷激發教師追求發展的內驅動力,逐漸形成了教研訓一體化的教師隊伍建設機制。
百年名校
編輯:梁慧
來源:靜安教育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