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交通運輸部宣布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取消機動車行駛證和駕駛證實體證件,改為電子證照模式,我國交通管理正式邁入數字化、便捷化新階段。然而,這一政策變革的漣漪效應迅速引發公眾對高速公路收費政策可能隨之調整的猜測,部分私家車主更直言“不公平”。這一爭議背后,實則折射出交通管理改革中公平性、財政可持續性與公眾接受度之間的復雜博弈。
一、“兩證”取消:技術賦能與效率提升
“兩證”電子化改革并非突發奇想,而是交通管理數字化轉型的必然結果。自2022年起,公安部在天津、成都等12個城市啟動試點,逐步擴大至全國100個城市,最終在2024年實現27個省份、超200個城市覆蓋。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累計辦理電子駕駛證1.5億本、電子行駛證2.3億本,電子證照使用滿意度高達96.3%,遠超傳統實體證件。
這一變革的核心價值在于提升行政效率與便民服務水平。車主僅需通過交管12123APP即可出示電子證照,執法部門通過執法終端核驗信息,每年可為民眾節省辦證時間約1.5億小時,減少紙質材料使用約2萬噸。從技術層面看,電子證照采用國密算法加密,嵌入防偽二維碼,與公安交管系統實時連接,安全性遠高于實體證件,偽造難度是傳統紙質證件的37倍。
然而,改革并非沒有挑戰。部分老年車主因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面臨使用障礙。對此,交通運輸部設置三年過渡期,允許老年人繼續使用實體證件,并加強智能技術培訓,體現了政策的人性化考量。
二、過路費爭議:公平性、財政壓力與公眾訴求
“兩證”取消后,公眾對高速公路收費政策調整的猜測迅速升溫。這一爭議的根源在于,高速公路收費涉及復雜的財政、交通與社會公平問題,與“兩證”電子化在決策邏輯上并無直接關聯。
從財政角度看,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累計投資已超9.7萬億元,年均維護成本約3200億元。若全面取消收費,地方財政將承受巨大壓力。目前,我國主要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收費期限通常為25-30年,旨在通過收費彌補建設和維護成本。
然而,公眾對收費公平性的質疑始終存在。私家車主普遍認為現行收費標準偏高,尤其是高頻次、長距離使用高速公路的群體,更傾向于取消或降低收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調查顯示,82.3%的私家車主認為現行收費標準偏高,43.7%強烈支持取消收費。
但反對者指出,高速公路具有公共產品屬性,但建設和維護成本需通過合理方式分攤。若取消收費,可能通過提高燃油稅或車輛購置稅等方式“變相收費”,導致低頻次用戶承擔額外成本,造成新的不公平。例如,若完全通過燃油稅替代通行費,每升燃油需增加稅收約1.7元,這對日行駛里程50公里以上的車主可能是利好,但對偶爾用車的“周末車主”則意味著額外負擔。
三、政策優化:差異化收費與技術賦能
面對爭議,政策制定者正探索更為科學合理的收費模式。差異化收費成為重要方向。例如,山東省實施的“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政策,在夜間對貨車實行5折優惠,既緩解了日間交通壓力,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江蘇省推出的“高速公路定制化出行套餐”,允許用戶選擇特定路段的月卡、季卡或年卡,價格比單次付費便宜30%-50%,受到車主歡迎。
技術進步為收費政策優化提供了可能。截至2025年2月,全國ETC用戶已達3.7億,覆蓋率超過92%,日均交易量達1.2億筆?;谶@一數據基礎,可實現更為精細化的收費管理,如動態定價、優惠組合等。廣東、浙江等地試點基于車牌識別的無感支付系統,車輛無需安裝ETC設備,通過攝像頭識別車牌并自動扣費,進一步簡化了支付流程。
此外,針對新能源汽車普及帶來的挑戰,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對所有機動車征收“道路使用費”,取代現有的燃油稅和高速公路收費。這種費用可按車型、重量、排放和行駛里程綜合計算,與具體使用的燃料類型無關。新加坡已于2024年推行類似政策,被視為未來發展方向。
四、未來展望:平衡多方利益的改革路徑
從短期看,高速公路完全免費通行的可能性不大,但差異化、精細化的收費調整已是大勢所趨。交通運輸部表示,正研究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收費公路政策,包括縮短部分路段收費年限、降低特定車型收費標準、擴大差異化收費試點范圍等。
從長期看,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技術的發展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高速公路運營模式。隨著車路協同技術普及,高速公路將從單純的“路”變為集信息、能源、服務于一體的智能系統。這種轉變使“按服務定價”成為可能,車主可根據需要選擇不同服務等級和價格。
對于私家車主而言,合理的收費政策應滿足三個基本條件:一是收費透明,公眾可知曉資金去向;二是標準合理,與收益和成本相匹配;三是機制靈活,能根據不同需求提供差異化選擇。唯有如此,才能在確保道路運營可持續性的同時,減輕民眾出行負擔,實現社會整體最優解。
“兩證”取消與過路費爭議,本質上是交通管理改革中效率與公平、財政可持續性與公眾訴求的平衡問題。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政策制定者需以開放姿態傾聽各方意見,通過技術賦能與制度創新,構建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交通管理體系。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