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我是學歷史但從不執于歷史的花鹿不花。
今天來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了。
天氣很熱,但心情很激動。
關于二里頭夏都遺址一直有一種說法:
認識中國從這里開始。
以前西方學術界認為,文字、冶金術和城市是判斷文明社會是否存在的金標準,又稱之為“文明三要素”。
換而言之,如果不滿足這三個完整的要素的文明,就會被認為是不存在的文明。
然而,世界幾大原生文明并非都符合這“三要素”。
比如中美洲的瑪雅文明沒有冶金術,南美洲的印加文明未使用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印章上的圖案也未被認可為文字。
如果依據西方的標準,中華文明幾乎被攔腰砍斷,五千多年歷史被說成只有3300年。
不僅如此,我們國內也有不少“疑古派”。
盡管殷墟甲骨文的發現已證實了商朝的存在,但在他們眼中,商朝的存在并不能證明“夏”也存在。
你們空口無憑,如何證明夏朝這段歷史不是虛構的呢?
文字記錄中《史記》最晚只追溯至西周晚期,即公元前841年。
那一年周厲王姬胡暴政,被國人趕到了山西。
這件事作為“信史”就發生在公元前841這一年。
基于此,有人說“東周以上無信史”。
凡此種種,中國悠久的歷史,被不斷質疑。
所以,1996年我們國家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2001年,國家又提出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這些重大工程啟動的目的就是要發現和證實我們的歷史文明。
而二里頭夏都遺址考古發現,正是這一工程中的重要成果。
二里頭夏都遺址的發現有重大意義。
其中最重要的是二里頭文化的歷史意義。
古人常說逐鹿中原,中原地區的地理優勢確實便于各族群和文化的你來我往,但是如果說仰韶文化還只是一種因為人口增長引發對外拓展的不自覺的奠基與輻射效應,那么二里頭文化才是真正的整合式聚變,顯示出吐納有序的輻輳效應,使得中原地區在東亞大地脫穎而出,最終樹立起華夏文明的文化正統地位。
這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博物館里的“一條龍”。
2002年二里頭遺址出土了的著名的綠松石龍。
它的出土為中國的龍圖騰找到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站在她面前,連空氣都能感覺到一種歷史的厚重。
隨著這些文物和遺址的不斷出土、發掘,相信一定能證明“我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認識中國,從二里頭開始!
熱愛中國,從一顆心開始!
坐在地上用手機碼的文字,很是凌亂,還請見諒。
有感而發,先隨便說這么多吧。
晚上回去,如果有時間我們繼續講我們的歷史故事。
最后,也強烈推薦大家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去感受歷史深處的脈動。
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