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消息,5月15日下午,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介紹,近日,中央軍委決定,調整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兵種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等3所院校。
均為高等教育院校,面向社會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
其中,陸軍兵種大學以陸軍裝甲兵學院、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為基礎組建,校本部位于安徽合肥;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以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士官學校為基礎組建,校本部位于湖北武漢;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以陸軍勤務學院、陸軍軍事交通學院本部及所屬汽車士官學校為基礎組建,校本部位于重慶。
經波哥觀察,這個消息一出,直接攪動了千萬家庭的神經,在教育和專業選擇上又多了三個硬核的軍校,能讓很多家長和學生獲得眾多新的利好。
當然,今天來觀察這個事情,不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的,在波哥眼中,這里透露出一些不一樣的信號:
比如,為何此時要釋放出這樣的消息?
難道僅僅是為了更新軍事院校架構和擴招軍事人才?
誠然,面對秋季招生,肯定是現實需要,但是陸軍、信息兵和后勤兵三大兵種的院校同時優化調整后啟動大規模的招生,就沒有其他方面的考慮嗎?
下面,先來看下本次調整的主要要點:
此次調整的三所院校,均由國家頂尖軍事教育資源整合而成:
陸軍兵種大學(合肥):由陸軍裝甲兵學院、炮兵防空兵學院合并,專攻坦克、火炮等陸軍主戰裝備的指揮與技術。
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武漢):整合國防科大信息通信學院資源,主攻網絡攻防、衛星通信等“未來戰場核心技能”。
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重慶):合并陸軍勤務學院和軍事交通學院,培養軍事物流、裝備保障等“戰場后勤大腦”。
這是啥意思?
通過不斷的優化整合,在原來本有的陸??栈鹚拇筌姺N的大格局下,借助有效的融合合并等,快速合理組建出以前相對比較分散的相關小兵種,而形成了軍航、網空、信支和聯保四個獨立的兵種,確實令各界感覺有點納悶。
當然,在國內來看,又頗為合理:
比如,去年我軍裁撤了戰略支援部隊這個軍種,其下轄的兩個兵種,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調整出來,成立了兩個獨立的兵種。
2024年4月19日,我軍新成立了信息支援部隊這個新的兵種;再加上之前成立的聯勤保障部隊。
也就是說,通過本次的整合,在一個大體系內,在領域和相關專業的融合上將更加全面有效。
熟悉軍事領域的朋友都知道,2015年,我們曾經已經進行過一次大的軍改,軍事院校也進行了一次較大的調整,如今10年過去,國際形勢與訓練模式、武器裝備、網信體系建設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科技化和信息化的程度越來越高,涉及的要求日益增強,為了適應這一巨大變化,我們的編制體制也必須要進行合理的優化和調整。
對此,有分析認為,按照每個軍種都必須有自己的指揮、技術和軍醫學校的指導思想,所以四大軍種的軍校進行了重新調整和組合。
另外,獨立的兵種,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不同,也應該組建相應的軍校培養適合本兵種特點的各類人才,所以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軍委決定為適應軍兵種結構布局調整和軍事人才培養需要,新組建三所軍事院校。
也即,在軍種和兵種之間,基本都進行了橫縱之間的整合,專業化和綜合化趨向更加更合理的融合和布局。
譬如,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的組建,可能考慮到該獨立兵種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兵種,所以決定以最早的武漢通信指揮學院的班底為基礎進行組建,更好進行網信體系建設,打贏信息化戰爭。該兵種沒有指揮院校,只有技術工程類院校。
再譬如,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的誕生,則是順應信息化戰爭時代的必然產物,在信息主導的現代戰爭中,信息優勢已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
以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士官學校為基礎組建,這所大學的成立,將為我軍培養大批精通信息技術、具備信息作戰能力的專業人才,為奪取制信息權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如上所述,在這種“T”字形領域和專業的搭配模式下,將能給國家培養和輸送更多的優質軍事指揮等類人才。
最后一個問題:
為什么,要此時啟動新模式下的招生,而且還是三個兵種的聯袂行動?
就沒有震懾世界等其他的想法嗎?
這似乎有點牽強。
因為,當前,國際局勢非常緊張,印巴戰火剛剛宣布?;稹I烏戰爭的調停處于新的僵持階段等,5月15日就推出如此大的一個舉措,你敢說咱們沒有其他的意思嗎?
并且,俄羅斯的大閱兵剛剛結束,就連特朗普都要在自己的生日來一場大閱兵,這些事情,又昭示著什么?
因此,波哥個人認為:
上述我們三大兵種及相關軍事院校的快速調整,絕不是國內編制體制優化的單方面原因,皆為世界巨大變化和局勢風起云涌外力下的一個客觀結果。
其次,中國軍事院校這么大一個動作,肯定會被其他國家所關注和研究分析,軍事實力、人才培養、體系強化、科技布局等,最后都指向軍事綜合能力和實力的深度和持久的較量,特別是信息支援和聯勤保障兩個方面,其中的意義更加重大,其顯化作用也更加明顯和直白。
畢竟,信息化和科技化,已經是各類武器和指揮系統的核心的神經網絡,后勤保障則是實戰戰力的有效匹配和持續供應的重大需要,可視之為戰場上的血脈,其價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試想,如果神經網絡不靈敏,后勤保障缺乏效率,在速戰和持久戰兩個維度,都會非常脆弱,不可能取得想要的戰果,更別說去戰勝敵人了。
例如,在本次印巴戰爭中,難道僅僅是萬國造武器的拉胯嗎?只是印度缺乏軟件和網絡人才嗎?
也必定不是。
因為,在軟件人才和技術方面,印度也是很牛叉的,很多方面依然處于世界的前列位置。
那它為什么,多年來,又不能離開其他武器輸入方工程師的支持呢?
等等
這其實都說明了很多問題,但是,其中,至少有一點,印度在軍事人才的培養上是有嚴重缺陷的,即使在有相對比較強大的軟件人才的基礎上,在軍事人才方面卻難以有效支撐和斷層,當然有印度喜歡賣賣賣等角度的原因,可是,自己在相關人才的培養上就是印度的一個巨大短板。
而專業人才的產出,靠的是軍事院校的系統培養和打造,也非一日之寒就能做到的,優質人才匱乏或青黃不接等,這也是此次印度要快速?;鹬械囊淮蟪钢庠?。
當前,我方為有效應對急劇變化的國際軍事經貿等方面的重大變化,推出新一輪軍事院校的改革,快速去優化自己能培養出更多能適應當下和未來戰爭新模式下所需要的優質人才,客觀和快速面向未來,實乃在為未來而戰,要為中國的持續繁榮保駕護航。
未來的武器愈加科技化和先進,沒有足夠優質人才的駕馭,實際戰力就很難在戰場上及時顯現出來,故而,再有強大的產能和先進的武器,也沒有什么大用,反而會變成一個束縛。
據波哥觀察:
本次的調整,實際上,是一次完全面向未來的科技、制造、武器、人才等方面的重大重組和架構,基于未來變化和趨勢而前瞻,因此,也是一個歷史性的搶跑的節奏。
陸??栈鹚拇蠡A和支柱,都面臨著新的考驗,不得不去思考新的范式和結構,因為,一切的科技和武器皆是工具和手段,離開人這一核心元素,最終都是一堆廢鐵,沒有例外。
我們認為,如此調整和新布局,也是一次新的起跑,以便通過人才的良將如潮的實力,在器+人之間有效打造出一個可以自循環的大系統,未來人機合一、優勢共振、軍經互助等,才能得到更多更強大的保障,可有效縫合和縮小研發和實戰之間的相關差距,以發揮出先進武器的更大的克敵能力,而提高實戰時武器的效能。
同時,也可以形成足夠的引領之勢,有效與其他國家拉開距離,而能在戰略層面,創造出新的優勢。
所以,請不要簡單去把此事解讀為國內軍事人才培養和就業單一角度的問題。
因為
一兵一卒,關乎國家大計;
一槍一炮,關乎戰場勝?。?/strong>
一地一國,關乎得失興亡。
必須要為之計長遠,三大兵種的變化,其背后須思考的因素眾多,值得大家去深思體會。
近日,為什么,法國要批評印度陣風戰機飛行員的水平不行?這僅僅是印度飛行員的訓練時間比巴鐵人員短嗎?
這很難經得起推敲。
其中的原因雖然很多很復雜,但誰又能講,印度在軍事人才培養沒有眾多問題呢?
據波哥觀察,本月15號,我軍推出的上述軍事院校整合和招生的新聞和大動作,絕非一個一時相關軍事院校和兵種的簡單變化,其背后有更多更深的思考,內涵十分豐富,各位大咖可以去揣摩一二。
今天,我們以個人的獨特視角做了一些分享,僅供大家參考。
波哥覺得,本次的優化,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充分昭示出中國軍經民和產學研等體系,迎來了一次重大的變革,其影響必將深遠。
畢竟,足夠、和可持續的優質人才的培養和有效供給,生生不息之下,才可固本強國,和行穩致遠。
一句名言已反復告誡:
真理,永遠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而大炮,皆需要合理和優質的人才,才能有效駕馭,這才是根本。
有鑒于此,其他的,就無需多言了。
軍民一心、良將如潮,堅韌不拔、深度洞察,步步為營步步贏,先敵發現、先敵布局,最后又必將不斷呈現中國版的《俠客行》的勝境: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誠如斯言,真實不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