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逼特朗普政府讓步,可以說給全世界打了個樣,這不,立馬就有“徒弟”做得像模像樣。莫迪一改對美溫順態度,把槍口對準了美國。
莫迪
日前,據彭博社報道,印度政府已經向世貿組織提交了一份聲明。聲明中表示,由于美國對鋼鋁制品征收25%關稅的舉措,嚴重影響到了印度鋼鐵出口,印度決定對來自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同等關稅,這標志著印度的立場發生了轉變。
眾所周知,在特朗普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后,印度一直是表現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莫迪不僅親赴美國與特朗普談判,甚至提出了特定商品“零換零”關稅的想法。美方也一度傳出消息,稱印度可能是首個與美方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
沒想到的是,美國首先與英國達成了協議,而印度則是突然翻臉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印度突然對美翻臉的前一天,中美剛剛在日內瓦達成關稅協議,雙方取消或暫停了總計91%的加征關稅,標志著全球兩大經濟體的貿易摩擦暫時降溫。
莫迪與特朗普
外界普遍認為,有了中國的成功案例,印度也想學一招。不過,印度是否能像中國一樣成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還是“東施效顰”毫無用處,目前還不能下定論。若印度下定決心反擊,可能實現對特朗普二次上臺以來的首次報復。
其實,也怪不得莫迪翻臉,印度現在已經被美國關稅逼到了墻角。自2018年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鋼鋁加征關稅以來,印度每年損失約12億美元出口額,且長期未獲歐盟、加拿大同等的豁免待遇。
印度工人正在堆放鋼管
這一次,美國更將對印度商品的關稅提升至26%,直接影響印度76億美元出口,涉及鋼鐵、汽車零部件等核心產業。政策反復和基建滯后導致外資撤離,莫迪政府急需通過反制措施保護本土企業。
印度曾寄希望于中美貿易戰吸引外資轉移產能,但中美關稅休戰后,全球投資者發現“替代中國”的成本優勢下降,印度作為“備胎”的吸引力大減。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政府如果繼續妥協,恐怕只會死得更慘。
其實印度市場對美國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例如,印度是美國第二大醫療器械出口市場,美國杜邦等化工企業嚴重依賴印度市場。但是,印度制造業存在致命短板,那就是嚴重依賴中國原材料,反制美國反而可能傷及自身。
印度工人在鍛造鋼材
與中國相比,印度此舉不足以直接讓美國讓步,因此推斷,莫迪可能是希望通過此次反擊,增加與美談判的籌碼。若美印重啟談判,印度可能以部分市場開放換取關稅豁免。但如果美國不吃這一套,反而繼續對印度IT、醫藥加稅,印度可能無力招架。
印度雖自稱“南亞霸主”,但實際影響力受限。另外,印度一面在WTO起訴美國,主張多邊規則;另一面又頻繁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被質疑濫用貿易救濟措施。這種“雙標”行為削弱了其道義號召力。
不過,印度此次反擊再次證明:在單極霸權衰落的今天,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合作而非對抗才是唯一出路。印度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共同對抗美國的經濟霸凌,或許還有轉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