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款改編自經典科幻IP《沙丘》的生存建造MMO,《沙丘:覺醒》從2022年首曝起便備受關注。
時隔三年,它終于以一場為期三天的大規模測試向玩家揭開了面紗。然而,這場測試帶來的不僅是期待成真的興奮,更是一場關于硬核生存與MMO工業化的激烈碰撞;
玩家在找水求生與建造爭霸之間反復橫跳,而騰訊則試圖用這款產品在MMO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
▌IP改編的地獄模式
《沙丘》IP的改編向來是地獄難度。原著中嚴酷的沙漠生態、復雜的政治權謀,以及香料即權力的核心設定,稍有不慎就會淪為換皮游戲。
但《沙丘:覺醒》選擇了一條大膽的路徑,重構時間線,讓玩家成為保羅缺席后的新主角。在游戲中,玩家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被放逐至厄拉科斯的囚犯,需要從零開始建立勢力,并在厄崔迪與哈克南家族的斗爭中站隊。
這種設定既規避了原著命運不可逆的敘事困境,又通過IF線為玩家賦予自由——你可以選擇成為香料販子、沙漠軍閥,或是科技狂人。
IGN評測中提到,游戲通過戈姆刺試煉、香料成癮、沙蟲吞噬等機制,將原著的精神內核融入生存玩法,甚至讓喝水這一基礎需求成為戰略資源。
當玩家不得不從敵人尸體中榨取水分時,那種生存即掠奪的殘酷感,正是對《沙丘》世界觀最赤裸的致敬。
▌生存游戲的硬核與MMO的妥協
如果說《沙丘:覺醒》的生存機制是硬核到極致,那么其MMO框架則展現了Funcom的老練。
游戲沿用了《流放者柯南》的開放世界建造體系,但加入了更復雜的動態環境,每周一次的沙暴會摧毀建筑,資源點隨之刷新,迫使玩家不斷遷徙;而沙蟲的隨機襲擊則讓探索充滿危機感——這種不安全感恰恰是生存游戲的精髓。
但MMO的工業化設計也帶來爭議。例如,游戲的戰斗系統被IGN批評為動作僵硬、打擊感薄弱,而PVP玩法尚未完全開放,平衡性存疑。
另一方面,貿易站、香料經濟、家族陣營等MMO標準配置,又讓游戲顯得過于規整——畢竟,在傳統生存游戲中,玩家更期待野性生長,而非被任務鏈和陣營任務束縛。
▌騰訊的MMO包圍戰
《沙丘:覺醒》的測試火爆(Steam暢銷榜第八、心愿單第五)背后,是騰訊今年在MMO賽道的密集布局。
從二次元《星痕共鳴》到國風修仙《遮天世界》,再到科幻IP《沙丘:覺醒》,騰訊幾乎覆蓋了所有細分賽道。而《沙丘:覺醒》的獨特之處在于兩點,買斷制付費模式與全球化發行策略。
作為騰訊Level Infinite支持的產物,《沙丘:覺醒》的野心顯然不止于國內市場。Funcom借助騰訊的中臺能力(如AI素材生成、多語言本地化),試圖將沙丘IP推向全球。
但風險同樣明顯,買斷制MMO的盈利模式尚未被驗證,而歐美玩家對騰訊出品的刻板印象可能成為隱形門檻。
此外,游戲的GaaS(服務型游戲)運營計劃能否持續吸引玩家,仍是未知數。
▌是沙漠神作還是海市蜃樓?
從測試反饋來看,《沙丘:覺醒》的優缺點同樣鮮明,場景美術震撼,沙漠生態的多樣性(戈壁、石山、沙海交替)遠超預期;建造系統便捷,切割機、撲翼機等工具設計巧妙;香料爭奪戰、沙蟲機制等IP還原度極高。
然而,戰斗手感拖后腿,近戰格擋缺乏反饋;任務鏈過于線性,削弱了開放世界的自由度;后期內容(如公會戰爭、香料經濟)尚未完全展現。
Funcom的跳票決定(從5月延期至6月)或許是為了打磨這些問題,但留給玩家的耐心已然不多。畢竟,在《幻獸帕魯》《霧鎖王國》等生存游戲爆紅的當下,玩家對半成品的容忍度越來越低。
▌屬于沙漠信徒的豪賭
《沙丘:覺醒》的誕生,它稀有、危險,卻讓人無法抗拒。對于硬核生存玩家,它是近年來少有的硬派之作;
對于MMO愛好者,它提供了陣營對抗與社交深化的可能性;而對于騰訊,它則是全球化布局的關鍵棋子。
但最終,這場沙漠賭局的勝負,仍取決于一個核心問題,當沙暴席卷后,玩家留下的究竟是廢墟,還是一片新的綠洲?
答案或許要等到6月10日正式上線才能揭曉。但至少,在MMO同質化的今天,《沙丘:覺醒》的勇氣值得一句:“敬畏沙漠,敬畏玩家。”
*每天推送游戲資訊、新游推薦、游戲雜談等,帶你了解不一樣的游戲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