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在經歷連續五個季度的增長后,首次出現單周(W19,5.5-5.11)銷量環比下降25%的波動。
根據數據顯示,華為以17.4%的份額穩居第一,小米以0.1%的微弱差距緊隨其后,vivo、OPPO、榮耀分列第三至第五位,蘋果則滑落至第六名。
這一排名既反映了廠商間的激烈競爭,也揭示了技術迭代、政策刺激與消費需求變化對市場的深刻影響。
對于消費者來說,通過這種排名,也可以看好近期各大廠商的一些發展動向,因此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來看下。
從排名第一的華為手機來說,在W19以17.4%的份額領跑,延續了自2023年Mate60系列發布以來的上升勢頭。
其成功得益于兩大核心策略,第一個是通過高毛利率和捆綁IoT產品提貨政策,吸引了大量經銷商資源傾斜。
第二個則是折疊屏創新:華為Pura X系列折疊屏憑借HarmonyOS Next生態與硬件體驗升級,鞏固了其在高端市場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Nova14系列已經在路上,估計等到新機開售之后,可以進一步刺激銷量方面的大幅度增長。
然后是排名第二名的小米手機,以17.3%的份額緊咬華為,其增長源于國家補貼政策與靈活的產品策略。
其中小米15等機型通過“國補”疊加優惠,起售價大幅度降低,以此來刺激中高端市場需求,讓用戶產生選擇欲望。
并且小米旗下的紅米手機也在瘋狂發力的過程中,比如紅米Turbo4 Pro也擁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自然會幫助其增長份額。
此外,小米15S Pro、小米Civi 5 Pro、玄戒O1芯片都已經在路上了,屆時的市場競爭力,應該會有較大提升。
其次是iPhone手機,要知道前幾年的蘋果手機一直都在國內市場中擁有著較高的份額,但沒有想到如今卻大幅度走低。
根據數據顯示,以11.6%的份額跌至第六,主因包括高端機型因價格超出“國補”范圍(6000元以下),難以享受政策紅利;
而且AI技術本地化落地滯后,未能滿足消費者對差異化功能的需求,這也讓品牌份額方面無法大幅度提升。
但是前段時間iPhone16 Pro降價疊國補卡到了5K+,屆時在份額方面應該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長,這也是賣點所在。
還有就是vivo(16.1%)與OPPO(14.8%)排名第三、第四,這兩家廠商可以說在今年做出 一系列的調整。
比如vivo的機海戰術依舊沒有停止,無論是vivo X200S系列還是iQOO系列,都有著很多出色的新機和大家見面。
而OPPO手機也是帶來了變化,旗下的Find系列今年主攻直屏設計,并且接下來還有采用主動風扇設計的新機。
至于榮耀手機,以13.5%的份額位居第五,國內表現持續承壓,或許等到榮耀400系列發布之后,才能夠帶來改善了。
另外要說的是,國家3C補貼政策雖刺激了3000-6000元價位段銷量增長,但過度依賴補貼可能導致需求透支。
而且此前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警示,三季度可能出現備貨下調,廠商需警惕市場后勁不足,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但也可以看出來,新機之間的競爭確實很殘酷,比如AI方向、大電池容量、全新的屏幕材質、性能與影像傳感器。
重點是操作系統也會持續成為競爭方向之一,并且自研Soc芯片也是主要賣點,可以說未來的市場會非常熱鬧。
總而言之,華為憑借技術沉淀與渠道掌控力重奪話語權,小米、OV通過補貼與細分市場策略穩守陣地,而蘋果與榮耀則面臨轉型陣痛。
那么問題來了,大家對此榜單有什么期待嗎?一起來說說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