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芒來小姐 編輯: 阿若
來源: 壹點靈心理
ID: yidianling0
最近,“焦慮界”又出現一個新詞:靜態(tài)焦慮
它指的是,整個人看起來若無其事,拿著個手機劃來劃去,好似很悠閑,但其實心里有一堆事情沒做,焦慮到感覺人要燒焦了。
比如:
明明有很多事要做,卻控制不住一直刷手機,用低級的“奶頭樂”來使自己忘記忙碌的現實; 一工作就想打瞌睡,事情越多越犯困,一覺醒來發(fā)現自己什么都沒做,倒頭又繼續(xù)睡覺逃避現實; 想報班考證提高一下自己,但一下班就忍不住打游戲驅散一天的壞心情,一玩就是一晚上,邊玩邊焦慮……
如果你深有同感,說明你也被焦慮“定”在原地。
這種靜態(tài)焦慮,會讓人感到自己焦灼在負面情緒里、久久不能解脫,“靜態(tài)”其實是一種水泥封頂般動彈不得的狀態(tài)。
而破解靜態(tài)焦慮的方法,只有情緒自由。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如何走出靜態(tài)焦慮,實現情緒自由?
圖源:pexels
01
靜態(tài)焦慮:????????????????????????????????????
一場即將到來的情緒海嘯
相比我們熟悉的普通焦慮,靜態(tài)焦慮哪里不一樣?
它們最大的不同是:
靜態(tài)焦慮是長期、隱性、慢性的內心沖突。
朋友肖肖本來計劃考研,在互聯網行業(yè)工作三年后,她意識到提高學歷才能有更好的前途。可準備考研期間,AI快速興起,很多同事都對她說:
“等你讀完三年研再回到這個行業(yè),你的崗位早就被AI取代了,說不定畢業(yè)就失業(yè)呢。”
肖肖被這些話狠狠扎中心臟,盡管她安慰自己“這些人根本不懂,別聽她們亂說”,可日新月異的科技發(fā)展,還是讓她對自己的選擇感到越來越不確定。
萬一我真的做錯決定了呢?
考上研后真的能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嗎?
以后的世界會不會把我淘汰?
這些問題干擾了肖肖的專注力,她發(fā)現自己怎樣做都不對勁:
一打開書,同事的話就在耳邊響起,令她煩惱不已;
一合上書,就對自己的現狀感到不滿,覺得自己在擺爛躺平。
焦慮就像一個壓在她身上的包袱,越來越重,唯一能喘口氣的方式,只有玩手機、打游戲。
盡管她安慰自己:“我不是不努力,只是在休息。”
可大腦卻一刻也沒有脫離焦慮,看似靜止不動,其實瘋狂耗能,明明停滯不前卻越來越累。
圖源:pexels
加州大學研究發(fā)現:假裝放松時,前額葉皮層耗能反增30%。
就像肖肖,盡管沒有明顯的外部行為,但卻被“狂奔的思想”削弱前進的動力,表現出拖延、過度準備、自我懷疑、注意力分散等各種問題。
而這種現象其實非常普遍,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報告顯示:超過76%學生都有靜態(tài)焦慮的狀態(tài)。
年輕時被靜態(tài)焦慮裹挾,步入中年,就更難調整好狀態(tài)。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年輕時躊躇滿志、一腔熱血的人,一到30歲就開始感到:
“我對什么都沒有強烈的興趣,沒有特別想做的事,也沒有想要實現的目標; 但內心卻控制不住對現狀感到焦慮,不斷嫌棄自己。 我怎么就活成了這幅樣子?”
就仿佛“溫水煮青蛙”一樣,滴水成洼、日積月累。
靜態(tài)焦慮慢慢把我們卷入一場情緒海嘯,喪失掙扎的力氣。
02
“以己為景”:
走出靜態(tài)焦慮的關鍵
靜態(tài)焦慮是會“騙人”的,它常常讓身邊人感到:
這個人一點都不急,很平靜地接受了現狀。
但其實焦慮者的真正想法是:
急死了!太想改變了!可完全不知道怎么著手……
這也是靜態(tài)焦慮的根源,急切想要改變,但對自己這份急切的心情缺少覺察,以至于在焦慮漩渦里打轉。
肖肖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認為自己內心這么焦慮,是受到同事的話的影響,只覺得“大環(huán)境如此每個人都很焦慮,我也不例外”。
但當她靜下心來覺察,便意識到:
其實聽到同事的話之前,我是沒有那么焦慮的,能好好完成自己該做的事,不怎么會被干擾。
但現在,同事的話好像住進了我的心里,導致我總想著這些,再也回不到聽到之前的狀態(tài)。
這份樸素的覺察,其實是一種緩解焦慮的技術:以己為景。
它是接納與承諾療法ACT技術的一種,具體指允許萬事萬物自由地流過內心,觀察它、描述它、體驗它、但不被它裹挾帶走。
你可以把自己當成風景,想象自己是一片藍天。
焦慮、憤怒、難過......就像是天上的云——它們會飄來,但也會飄走。
這些情緒并不是你,你是更廣闊的那個背景,你是承載這些云的舞臺。
大多數人一焦慮就會被卷進去,忍不住想:我要馬上搞清楚怎么改變!
而「以己為景」讓你意識到:
“哦,原來我現在這么急,是因為感覺到一種壓力。我要先看清它們,再決定要不要行動。”
不是讓你不焦慮,而是教你不被焦慮牽著走。
圖源:pexels
或許你要問:覺察到困擾與痛苦后,我是不是就要解決它們、根除焦慮?
「以己為景」的療愈效果來自于:去理性、自由地選擇自己的應對行為。
也就是說,你可以選擇解決焦慮源,也可以選擇不解決。
比如,你是一位全職媽媽,為孩子不及格的成績單操心不已,這份操心逐漸成為你的靜態(tài)焦慮源頭,但你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總是心煩意亂;
找到焦慮源頭之后,你意識到自己的焦慮主要來自孩子的成績,但經過仔細覺察,你也意識到,這份焦慮其實體現了自己對孩子的責任與愛,是必要存在的。
即使它讓自己和孩子的關系有些緊張,但自己承擔得了這份緊張,而且適度緊張,對孩子成長也是必要的。
那么,你便可以選擇“不焦慮焦慮源”,而這同時可以讓你擺脫焦慮。
因為伴隨著“不解決”這個答案水落石出,你知道了很多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東西,對自己的情緒、想法、價值觀有了更深的了解。
再次感到焦慮時,你便能更客觀地觀察自我,不受焦慮裹挾,更加靈活地把注意力分配到當下體驗中去。
03
如何“以己為景”
實現情緒自由??????????????????
以己為景,其實就是在給內心通風,吹散淤積情緒,還內心清明,情緒來去自由,不受外力掌控。
那么,具體怎么做呢?
首先,感到焦慮不安時,在內心詢問自己:
“我剛剛是不是焦慮了?” “發(fā)生了什么讓我產生這種感受?” “我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不是想要壓抑情緒?” “最近我經常產生這種體驗嗎?總是因為同樣的事情嗎?” “這種感受具體是什么,是不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快喪失價值、找不到生活的意義了?”
這能幫助我們不急于采取行動驅散焦慮,而是觀察、描繪、體驗情緒。
“橫看成嶺側成峰”,360度無死角地呈現情緒的全貌。
圖源:pexels
然后,允許情緒高低起伏,如果承受不了就宣泄出來。
很多時候,我們是不允許情緒有起伏的:
“現在不能表現出焦慮,不然會顯得我和大家格格不入;”
“我不承認我被別人影響了,我不愿意面對內心的焦慮;”
“我不能像小孩一樣情緒化,那樣太幼稚/太糟糕/太差勁……”
允許“我有情緒”,承受自己現在狀態(tài)不好,并不對此感到羞恥,是情緒自由的第一步。
如果感到難以承受,可以用線下互動來宣泄:跑步健身、與朋友傾訴、吃一頓美食、找個隔音的地方大聲喊出來……
這種宣泄不同于打游戲、刷手機,它沒有逃避焦慮,而是帶著焦慮的心情、把焦慮當成背景來活動,這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
圖源:pexels
最后,調整好心態(tài)與焦慮同行。
很多時候,焦慮源并不能得到即時解決,比如面對嘴碎的同事、糟心的孩子成績,我們總不能馬上辭職跳槽、把孩子扔下不管。
不急于改變現狀,而是調整心態(tài)、處理好當下每一件小事,其實是更符合實際的方法。
因為行動本身就能帶來改變,隨著越來越多小事得到解決,現狀有所好轉,我們心頭的重擔也會慢慢放下。
焦慮就像一輛滿世界跑的火車,當你試圖攔下它,它會沖破你所有的關卡;
可當你順道搭乘它,它會帶你去更遠的地方。
抱著這種心態(tài)生活,任何煩惱都會像“穿堂風”一樣,左心房進,右心房出。
到那時,我們便不會凝在焦慮里,實現真正的情緒自由。
心理愛好者考證/副業(yè)推薦
可從事心理行業(yè),可增加額外收入
可成為有執(zhí)業(yè)勝任力的心理咨詢師人才
↓戳圖,添加老師咨詢↓
含1對1指導規(guī)劃 + 課程體驗
如果你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服務,可以考慮壹點靈的心理服務,這里有4.5萬名專業(yè)心理咨詢師,可進行線上或線下咨詢服務,他們專業(yè)、真誠,且已經準備好,識別下方二維碼可預約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