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有網友發布視頻表示:禹州市中醫院120急救車的醫護人員,疑似用手銬控制一女子,女子向路人呼喊救命。禹州市中醫院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這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屬于是狂躁癥;精神科工作人員回應稱:家屬讓去接她,她當時情緒比較激動,就用了精神科約束帶,不是手銬。5月17日,禹州市衛生健康委發布情況通報:責令涉事醫院對當值醫生謝某某停職處理、對工作人員高某某予以辭退,并作進一步調查處置。
(5月17日《九派新聞》)
通報說:5月16日上午11:05,禹州市120急救指揮中心接到群眾電話,稱自己女兒有焦慮、抑郁病史,當時排斥吃藥治療、動手打人,請求120將患者帶走治療。禹州市中醫院急救車于11:32到達現場,查實患者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多次就診并住院治療。由于患者躁狂發作、拒不配合,為避免對其他在場人員造成人身傷害,經在場家屬同意采取臨時性強制措施并全程由家屬陪同送往醫院治療。其間,醫護人員采取不當約束措施,在社會上造成了負面影響。禹州市衛健委將在全市衛健系統開展專項治理,嚴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處理的很及時,處理的也很嚴肅。但是,這份通報依然沒有讓公眾“明明白白”,倒是“有點糊涂”。因為只是敘述了處理的過程,自始至終都沒有說清楚錯在什么地方!不過是“造成負面影響”,只是“造成負面影響”就停職,就辭退?難免更讓大家糊涂!公眾會質疑:到底是程序違規了,還是做法違法了?
從視頻呈現的直觀畫面來看,無論是手銬還是精神科約束帶,醫護人員對患者采取如此強硬的控制手段,且在公共場合讓患者處于極度無助和恐懼的狀態,違背了醫療行業“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醫療行為本應是充滿關懷與溫度的,粗暴的強制手段無疑是對基本權利的漠視與踐踏。
在程序規范方面,涉事醫護人員的行為也存在諸多疑點。家屬要求接走患者,醫護人員在執行任務時,是否嚴格遵循了精神疾病患者收治的相關流程和規范?是否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充分且專業的評估,以確定使用約束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使用約束帶這一限制患者人身自由的措施時,是否獲得了必要授權和審批?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的調查和說明。
從溝通與告知的角度來看,醫護人員的做法也難辭其咎。在公共場合,當患者大聲呼喊救命時,醫護人員并沒有及時、有效地向周圍群眾說明情況,消除誤解,導致公眾對事件產生恐慌和質疑。“醫者”不能丟了“仁心”。醫生作為救死扶傷的職業群體,“仁心”是其職業精神的核心所在。失去“仁心”的醫者,即便醫術再精湛,也難以真正贏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更無法踐行醫療行業的使命和價值。
只有說清楚錯在何處,才能讓公眾看到醫療行業自我糾錯、自我完善的決心。也只有如此,才能給其他從業者帶來警示,避免此類事件在行業繼續上演!如果只是有“嚴肅的處理結果”沒有“到底錯在什么地方”,顯然不論是對于回應輿情還是對當事人的處理,都會繼續留下想象的空間。假如只是因為“造成負面影響”,而“處理完全沒有問題”,就如此處理人,或許有“輿論審判”的嫌疑,有“應付輿情”的嫌疑!因此,回應需要大大方方,說清楚說透徹,才能真正打消公眾的質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