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印巴交火,除了展示了中國強大的作戰體系。
同時也讓中國一雪30年前的恥辱,預警機助力巴方碾壓印軍。
對此,君明可以說,美國人功不可沒。
為何要這樣說?
這其實關乎到中美印三國之間的恩怨和矛盾。
估計美國和印度做夢都沒有想到,30年后的今天,局勢居然會發展到這一步。
這還需要從1991年海灣戰爭開始說起,當時美國迅速打敗伊拉克,展示了強大的信息化和遠程作戰能力。
此舉也讓中國一夜驚醒,意識到了預警機對信息化戰爭的戰略價值。
可是當時我國的經濟、科技都比較落后。
缺乏自主研發能力。
于是在1994年,決定通過國際合作解決技術短板的問題,經過調研和篩選之后,最終選擇了以色列費爾康系統。
并計劃以俄制伊爾-76運輸機為載機平臺。
這個方案結合了以色列的雷達技術和俄羅斯的
【印度預警機,原本屬于中國】
運輸機優勢,目的是為了迅速填補中國空軍的預警能力短板。
畢竟,憑借美以之間獨特的關系,以色列在軍事領域也處于領先地位。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色列就啟動了費爾康預警機項目,采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共形天線設計,將雷達陣列與機身表面融合。
取代傳統圓盤旋轉天線,顯著降低飛機阻力并提升偵測效率。
其L波段雷達可探測戰機目標為370公里,直升機為180公里。
同時可以跟蹤100個目標,性能接近美國E-3預警機。
這次合作,不僅僅是中國采購以色列預警機,而是雙方的合作。
以色列原計劃為智利設計的費爾康預警機,采用機身兩側和頭尾的共形天線,覆蓋260度方位,但中國要求實現360度全向覆蓋。
最終,中國主張的在伊爾-76機背上,安裝三塊背靠背的相控陣雷達天線方案被采用。
因為該方案可以讓預警機實現無盲區探測。
在這個項目中,雷達發收組件由中國設計并制造,我國還深度介入雷達系統的設計。
然而此舉引起了美國人的注意。
2000年,美國以“威脅東亞軍事平衡”為由,通過外交和經濟手段對以色列施壓。
美國威脅削減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
承諾提供28億美元作為補償,迫使以色列單方面終止了合同。
同年7月,以色列宣布停止與中國合作,并向我國支付3.5億美元的賠償款。
其中1.9億美元屬于我國的工程預付款,剩余1.6億美元屬于合同違約賠款。
此舉也導致中國預警機列裝延后。
【以色列取消合作,預警機賣給印度】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走上自主研發道路。
表面上來看,此次以色列賠償我國違約金,但是美國為以色列賠償了28億美元,以色列大賺一筆。
隨后以色列將三架費爾康預警機,以單價3.7億美元,總價11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印度。
印度將其命名為A-50EI,主要作用是指揮蘇-30戰機。
只不過這款預警機的雷達性能因簡化設計,缺乏高度探測功能。
實際效能嚴重受限。
即便如此,對于當時的印度而言,已經是撿了個天大的便宜。
而以色列也因此狂賺39億美元。
那么這件事和印巴交火有什么關系?
別著急,這件事真的和印巴有關系。
此次印巴交火,印度就出動了這件A-50EI預警機,指揮戰機參與印巴空戰。
而我國對這架預警機實在是太熟悉了。
畢竟,很多東西都是由我國設計的,老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當印軍的費爾康預警機剛升空,就被巴方裝備的從中國采購的ZDK-03預警機全程碾壓。
別忘了,巴方除了擊落三架陣風戰機,還擊落了一架蘇-30和一架米格-29。
這兩款戰機是可以用費爾康預警機指揮的,最終卻難逃被擊落的下場。
這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印度的預警機升空后就被巴方預警機實施了電磁壓制。
換句話說,就是巴方用中國預警機壓制了以色列預警機。
或者可以說巴方用中國電子戰裝備,壓制了本來屬于中國的預警機。
這么一說,是不是就認為此次屬于一雪30年前的恥辱了?
當初美國不是不允許以色列給中國制造預警機嗎?
30年過去了,結果費爾康預警被完虐。
【巴方預警機,全程壓制印軍預警機】
這當然需要“感謝”美國了,用小品中的話來說就是“感謝你八輩祖宗”。
根據了解,我國決定自主研發預警機之后。
在2001年,空警-2000項目啟動,攻克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
2003年,空警-2000首飛,2006年正式服役。
采用了三面陣列雷達,可以實現360度覆蓋,經過幾年的努力,其性能已經遠超原來的費爾康原型機設計標準。
雖然我國自主研發的空警-2000同樣以伊爾-76為載機,但是探測距離達到470公里,可以同時引導數十架戰機。
是亞洲地區第三代預警機。
2015年,空警-500服役,采用運-9平臺和數字化雷達。
重量更輕、信息化水平更高,一躍躋身全球頂尖預警機序列,而我國向巴方出口的ZDK-03,就是中國適度降低性能的預警機。
當然,就算降低了性能,整體實力依舊在費爾康之上。
有數據顯示,如今我國裝備了20多架預警機,包括空警-2000、空警-500和空警-200,形成了非常完善的體系。
而且空警-2000已經領先美國一代。
最近試飛了基于運-20打造的空警-3000,至少領先美國兩代。
估計連美國人都沒有想到,當初阻撓中國和以色列的合作,卻讓中國研發出領先美國兩代的預警機。
【中國空警3000,領先美國兩代?】
同樣沒有預警機的印度,采購了原本屬于中國的預警機之后,敗給了中國自主研發的預警機。
在20多年之后,中國最低端的預警機,全程壓制印度的費爾康預警機。
這不就報了當初的一箭之仇嗎?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和以色列的合作并非一無所獲,至少中國掌握了研發預警機的思路和方向。
不久之后,中國獨立自主研發的預警機就問世了。
如今回過頭來看,費爾康事件不過是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中的標志性案例。
既反映了國際政治對技術合作的深刻影響。
也彰顯了中國在逆境中通過自主創新,實現技術跨越的能力。
從被迫終止合作到空警-500領先全球,這不就驗證了“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這句老話嗎。
如今,當我們看到空警-3000亮相之際,證明我國已經具備在預警機領域,俯視其他國家的資本。
對此,美國人應該是悔不當初。
在這次印巴沖突中,如果不是美國執意躲在背后支持印度動手,也不會讓全球看到中國作戰體系的強大之處。
這真的是“寒窗十年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美國更加沒有想到,自己當初用28億美元阻撓中國預警機發展。
結果卻讓中國自主研發出更加先進的預警機,甚至連美國也只能望其項背。
而且此次印度一敗涂地之后,特朗普口風突變。
勸阻蘋果在內的美國高科技公司,不希望他們在印度建廠。
此話一出,印度人可是無比生氣。
此前如果不是美國用制造業轉移至印度作為誘惑的條件,印度也不會一時腦熱選擇對巴基斯坦動手。
如今印度輸得一敗涂地,還丟人丟到了全世界。
結果特朗普用一句不希望在印度建廠,就直接擊碎了印度想要成為第二個世界工廠的美夢。
在特朗普看來,印度是全球“關稅最高的國家之一”,并稱印度已經在和美國的談判中表示,可以對美國產品實現零關稅。
既然如此,印度為何還要在印度投資建廠?
在印度建廠,是為了減少雙方貿易順差。
印度都表示對美國產品實行零關稅,美國為何要繼續將產業鏈轉移至印度?
而且莫迪從一開始就被特朗普欺騙了。
從特朗普上臺之后,一直提出要讓制造業回流,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怎么可能將制造業轉移至印度。
之所以美國的態度會發生轉變,原因還是與中國有關。
印度此前在交火中,讓西方武器裝備“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擊敗。
表面上美國人是印度間接給中國軍工“打廣告”。
實際上美國長期推進印太戰略,試圖在南亞地區建立有利于自身的地緣政治格局。
維護其霸權地位。
此次事件,表面上讓印度陷入兩難的境地,實際上是美國繼續對印度施壓。
逼迫印度在中美之間站隊。
別忘了,印度對美國最大的作用就是,印度究竟會在在“印太戰略”中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美國向印度施壓,必須站隊】
可是印度也不是好惹的,印度通過此次印巴交火,已經意識到。
印度根本不是中國的對手,否則印軍怎么可能連裝備中國作戰體系的巴基斯坦都打不過?
而且堪稱是一敗涂地。
美國此舉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因此,在預警機研發這件事上,美國自然可以視為功不可沒。
甚至美國如果進一步逼迫印度的話,沒準真的會適得其反。
讓印度倒向中國。
所以,國際局勢就是這個樣子。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美國做夢都沒有想到,30年前自己親手挖了一個大坑,結果卻把自己給埋了。
在30年后的今天,拉著印度給自己墊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