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當天,克而瑞公布了今年前4月的新增貨值榜和拿地金額榜,雙雙位列TOP10的赫然是:
中建智地。
此前的第一季度榜單上,中建智地甚至還沒能擁有姓名,也就是說,在這兩張榜單上實現從無到有、從排不進號到位列前十,這家央企僅僅只花了:
1個月時間。
或者更準確點說:
僅僅只需要花一天拿下北京的一宗地王。
4月28日,中建智地牽起了金茂、越秀、朝陽城發的小手,以126億底價摘下北京朝陽區涉宅組合地塊。
憑借著這126億拿地價和足有257.1億的高昂貨值估算,這家央企成功實現了拿地榜單上的逆襲。
巧合的是,去年全年的拿地金額榜和新增貨值榜上的TOP10,同樣也姓“中建”,只不過并非中建智地,而是中建壹品。
眾所周知,在龐大的中建系,共有八子,各有其地產平臺,中建智地雖是中建一局的子公司,但是論規模,卻并非最冒尖的,相較而言,八局的中建東孚和三局的中建壹品,更算是“扛把子”。
然而,今年以來,中建壹品也好、中建東孚也罷、亦或是其他幾個局的地產平臺,都在拿地榜單上個表演了一個“安靜如雞”,集體啞了火,瞜一眼前4月的榜單:
中建智地還是唯一的在榜選手。
01
北京百億級狂飆啟動 !
中建智地殺瘋了
中建系房企的總部,各自分立在全國各大頂流城市,以前的頂梁柱中建東孚總部在上海、現在的地產大哥中建壹品總部在武漢,而中建智地,作為排行老一的一局正統,總部位于北京。
中建智地從2019年開始提出二次創業后,就開始加足馬力,一邊卷產品,一邊加速拿地將卷出來的產品落地實踐。
如今的中建系房企幾乎都在挨個跑出總部飛奔向上海分熱湯,中建智地雖然也有在上海落子,但相對而言,卻更專注于大本營所在的北京。
有數據統計,從2024年起,北京拍出了4宗總價超百億的地王,好巧不巧:
每一宗都有中建系的參與。
其中,中海貢獻了一半地塊的參與度,另一半,則是由中建智地貢獻的——除了今年4月的朝陽地王,還有去年6月摘下的另一宗朝陽地王,構成了朝陽百億雙子。
中建智地近一年前拿下的朝陽地王,同樣也是三宗地塊打包出讓的,其中的酒仙橋地塊被打造成了大名鼎鼎的北京宸園。
在中國建筑的2024年報中,有兩個項目因為成績突出被點名表揚了,一個是中海在上海新天地破了多個全國紀錄的順昌玖里,另一個就是北京宸園。
這個項目在今年3月底時,就已經以110億銷售額宣告清盤——百億地塊包僅僅只拿出了一宗地,銷售額就已經幾乎能比得上地價。
事實上這兩年中建智地這兩年靠著深耕策略,早就在競爭同樣激烈的北京站穩了腳跟。
據克而瑞統計,去年全年中建智地已經以196.87億權益銷售額位列TOP4。
而今年前2月時,這家央企甚至還在權益榜單上短暫在北京問鼎了,到今年前4月,北京的權益銷售金額榜上,中建智地已經以79.33億成交額位列TOP2,還比北京霸主中海略高上一籌。
而隨著在朝陽區再度近百億的補倉,中建智地的北京糧倉和籌碼,已經相當豐厚。
值得注意的是,前段時間,中建智地還引入了前鴻坤集團品牌營銷管理部總經理張智晴出任京西公司營銷總。
簡言之,目前整個中建智地至少在北京,已經從土地儲備和人才儲備甚至是產品儲備,都全面拉滿,短時間內維持在第一梯隊也大概率不成問題。
02
中建系房企天團
已經“稱霸”地產圈了?
在龐大的中建系,房地產領域核心有兩個招牌,一是中海地產,二是中海地產以外的其他中建系牌子——以一局到八局旗下地產平臺為核心構筑成的中建地產。
據中國建筑在4月底披露的2024年報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整個中建系在房地產業務的合約銷售額達到了4219億元。
去年,行業的各大榜單上,明面上的大哥依舊是同為央企的保利發展,2024年一年,這家央企賣了3230億,同為保利系的保利置業賣了542億——加起來整個保利系賣了3772億,比中建系少了四五百億。
但事實上,看更實在的權益銷售額,中建系代表中海也壓了保利系代表保利發展一頭,穩居行業第一。
簡言之,在這場中建系和保利系的地產PK中,中建系已經大獲全勝:
成為了真正的行業第一紀錄保持者。
如果你再拉長時間線看近5年中建系的表現,會發現,整個中建系的銷售表現其實是相當穩的。
近5年中建系房地產業務表現
這個成績背后,除了一年能貢獻3000多億銷售額的中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
中建八個局各自地產平臺的卷生卷死。
03
昔日老大哥“惜敗”,
變更掌門人“救場”?
中建系的大家族中,體量過于龐大的中海往往遺世獨立、不參與討論競爭,而剩余的幾個地產平臺,不強調兄友弟恭、不強調領地劃分,更強調自家人的良性競爭、能者上位。
這也使得整個中建系頗有一種“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味道,拆開來看也是個頂個地能打,兄弟間同臺競爭,也從不互相手軟,火藥味十足,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也因此,這兩年來,中建系房企的內部PK賽,早就成為了諸多地產人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必備話題。
在早期,中建系房企內部的排位賽拼到最后,往往都是八局的中建東孚做老大,直到2022年還在一眾兄弟中一騎絕塵。但這兩年,卻微妙地發生了諸多變化。
以往,中建東孚的勝出邏輯,在很大程度上或許要歸功于其總部所在的上海。
但就像我們前面說的,如今的上海,是中建系們集中攻略的主戰場,以三局的中建壹品、二局的中建玖合為首,在這塊寶地發起了迅猛攻勢。
而恰恰也是這兩年來,作為上海土著的“中建東孚”,漸漸失去了主場優勢。
一個明顯感受是,你或許說不出這兩年中建東孚在上海有什么作品,但你一定能道出關于中建壹品、中建玖合等其他中建系房企的二三四。
典型如去年的大寧新地王,就是中建玖合拿下的。
中建壹品這兩年更是在上海風頭無倆,從初入上海的浦江之星到外灘源著,都在上海灘不斷刷屏。
相反,中建東孚卻顯得頗為低調了。
與之對應的是,在上海的榜單上,不管是拿地還是銷售,中建東孚都已經被中建壹品和中建玖合壓上一頭了。
而看全國市場的表現,中建系房企的頭號大哥更是已經在悄無聲息之間換成了:
中建壹品。
今年前4月的榜單上,中建智地緊隨中建壹品之后,以微弱的差距位列老二,而反觀中建東孚則已經只能屈居做老三了。
相較于其他中建系房企你爭我趕的黑馬之姿,作為曾經地位穩固的中建地產老大哥,這兩年中建東孚的聲量卻逐漸減弱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建東孚越來越沉寂的狀態,未來或許將會逐步扭轉。
今年以來,從中建八局到中建東孚,都在宣告進入嶄新的時代。
一方面,今年3月時,中建八局和中建科技集團進行戰略整合,“宇宙第一局”的腰,又粗了一圈,與此同時,78年的孫士東,作為原中建科技集團董事長、老“中建八局人”,出任中建八局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另一方面,前段時間,中建東孚也緊跟著官宣換帥,在任三年的原中建東孚董事長左臣華調任中建八局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80后的盧丙磊接任。
盧丙磊原本是中建八局旗下山東中建城發的總經理,1982年生,履職經歷核心在山東,歷任山東中建房開公司營銷策劃部業務員、業務經理、執行經理、上海中建楷昕投資發展公司山東投資開發部經理,中建東孚山東公司投資開發部經理、副總經理兼青島城市公司經理、中建東孚山東公司經理、黨委副書記、中建東孚副總經理。
2021年12月,山東中建城發揭牌成立,盧丙磊開始出任山東中建城發總經理。時隔3年半,躍升為了中建東孚董事長。
換帥的背后,或許是因為這兩年在地產板塊大哥地位不保,調兵來救場;又或許是因為新生的中建八局對中建東孚又有了更多的要求……
接下來就要看80后的盧丙磊能否扛起來自八局的期待。
04
上海庫存告急?
中建壹品還能穩坐老大嗎?
看如今的中建系房企排位賽,已經連續2年蟬聯內部“銷冠”中建壹品,理應是最風光無限的。
尤其是去年,中建壹品已經以452.5億全口徑銷售額沖到了TOP19,不僅達成了其董事長徐超“全力沖刺全國房企20強”的目標,同時和排在第二的中建東孚在榜單上拉開了足足21名。
只是中建壹品老大的位置還沒怎么坐熱,新的挑戰者也在崛起了,比如今年一出場就拿了地王的中建智地,在2025年的榜單上,一直在中建系內部名列前茅:
目前已經成了鐵打的老二。
前3月,中建智地的業績一直僅次于中建東孚、并力壓中建壹品一頭;在前4月的榜單上中建壹品雖又沖回了第一,中建智地卻僅僅只落后了1.4億元——接下來再努力拼幾把,今年中建系房企的老大,或許就要換人坐了。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今年以來,除了中建智地,其他中建系房企過去的四個月,都被拿地榜單拒之門外了。
在2024年還能在拿地金額和新增貨值榜單上排在前10、北上深都有落子的中建壹品,今年在拿地上一直非常冷靜自持,即便是這兩年其大力加碼發力、卻快無米下鍋的上海,也并沒有再度補倉。
不過直到去年四月時,中建壹品華東區域還在講述著在上海的發展藍圖,想要進一步發力的心一直昭然若揭,或許上海的土拍市場也將迎來中建壹品的下一次大力出手。
畢竟再不出手,中建壹品只能在短時間內被迫淡出上海市場。
那么這兩年在上海打下的品牌、口碑江山,或許就要白搭了。
不過,大本營并非一線城市的中建壹品,當下主打的就是:去各大一線城市闖一闖。
上海雖然庫存告急,卻還有北京和深圳做后盾。
05
王牌在手、迎來新華東!
中建玖合的“小倔強”
目前看來,中建系房企中,除了中建智地、中建壹品、中建東孚,表現最扎眼的一位就是中建玖合,同樣是目前中建系上位圈的有力競爭者。
中建玖合的總部和中建智地一樣,同樣在北京,而其目前的兩大主要陣地則是:
北京+上海。
事實上,論在上海的布局時間和深度,除了中建東孚,中建玖合基本可以排在首位。
2022年,中建玖合就實現了202.3億權益銷售額,首次躋身行業百強。
這一年,中建玖合一方面在大本營北京創下了奇跡:
在朝陽區的玖合府拿地三個月就實現開盤日光,更是以超過80億元的網簽金額問鼎朝陽區。
另一方面,在上海,也已經以78.62億的全口徑銷售額位列榜單的第35位,其在臨港世界頂科社區的玖海云天也以60.12億年度成交額躋身TOP30榜單。
2023年時,中建玖合憑借著和萬科在閔行合作的理想之地,以158.73億全口徑銷售金額位列上海TOP14,更是成為了這一年中建系房企在上海的領頭大哥——甚至還跑贏了中海。
2024年時,論在上海的成績,中建玖合和排在第一的中建壹品也僅僅只差了一個小目標。
簡言之,實打實算下來,放眼看近3年來,中建玖合更稱得上是中建系房企在上海真正意義上的“頭號黑馬”。
但仔細品來,從起步初期逆勢熱銷的臨港玖海云天,到后來摘下上海年度銷冠的閔行理想之地,再到如今的大寧新地王……中建玖合并非一下子空降核心板塊,而是比較獨特地由外到里、穩扎穩打地實現攻城略地。
雖然并非一戰成名,但是一步步從郊區走入到中內環的同時,也一步步打響了品牌力。
以前艷姐就聽說,整個中建二局,都是非常實在的,這一點從其在上海的發展策略中也能窺見一二。而目前看來,為了更好地發力上海,中建玖合也在今年年初針對以上海為首的華東區域做了管理層的重塑:
中建玖合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坤,接棒中建玖合常務副總經理溫標,擔任中建玖合華東區域黨支部書記、總經理。
早在2020年8月中建玖合初步拓展華東市場時,就是由李坤出任的華東區域總經理,并在短時間內快速實現了上海市場的開疆拓土,也因此,李坤在中建玖合內部一直被視為開拓華東的“急先鋒”。
李坤在2021年7月被調回總部,出任中建玖合副總經理,分管投資,如今再次折返華東掌舵領航,不難看出:中建玖合想要在華東、尤其是上海更進一步的“小心思”和守住陣地的“小倔強”。
對于中建玖合來說,短期內最大的盼頭自然就是即將入市的大寧新地王,4月18日,這里正式公布了案名——中建·玖上瑯宸,李坤作為華東區首還親自出席了活動。
中建玖合將這個項目視為其“好房子”戰略的1號高定作品、承載著中建玖合品牌的至高產品力首發,而市場一度傳聞:
這個項目,將會一舉把大寧的新房價格推上16萬元/㎡的高價。
而這個項目正式迎來入市后,或許將進一步改變上海的價格體系,中建系房企在上海的排位也必將再度發生變化。
而幾乎不難預見,這一戰之后,中建玖合的名號大概率也將徹底在上海打響。
接下來中建系房企內部的排位賽之爭,依舊有很多看點。
且看:
是換帥的中建東孚重新崛起?
還是闖蕩一線城市的中建壹品繼續蟬聯銷冠?
或是高舉“二次創業”旗幟、聚焦投資北京的中建智地加速反超?
亦或是手握王牌、北京上海兩手抓的中建玖合的更勝一籌?
更甚者,其他中建系房企異軍突起?
主編:張艷
責編:Nanako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不為商業用途,如果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我們建立了“地產人言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