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辦的2025觀點購物中心暨零售消費峰會上,中國商業聯合會購物中心分會副會長、專家委員會首席研究員蔡云指出,重構商業地產發展的新路徑,需要從消費端去思考,讓消費端的居民從原來的物質滿足轉向體驗服務,推動商業地產從傳統零售向沉浸式體驗轉型。
峰會上,蔡云指出,在構建商業新需求當中,Z世代年輕人需要通過社交去轉換成消費,老年人需要品質的去陪伴,新中產則需要精神治愈。消費新動能的重構核心要素是,在供給重構上建立從商品到服務,從功能到情感,從物質占有到有意義消費;在鏈接重構上建立新的產業鏈和消費鏈等。
“從消費端去思考,從原來的物質滿足轉向體驗服務,推動商業地產從傳統零售向沉浸式體驗轉型”。蔡云建議,如在購物中心引進主題街區、藝術展覽、親子娛樂等多元業態。通過場景化設計,如夜經濟街區、社交化空間,延長消費者停留時間,提升消費的頻次。借助消費者行為數據分析,精準匹配品牌組合,優化租戶結構,提升坪效。在政策導向下,社區商業崛起,政府推動15分鐘便民生活圈,驅動商業地產向社區化、小型化、便利化布局,出現了商業中心、鄰里中心。此外,通過節能改造,綠色建筑認證等提升資產價值,降低長期運營成本;老舊商業項目則通過改造換新,如存量商場以及商業街的改造,滿足城市功能升級需求。
蔡云認為,商業地產應采用精細化運營,從收租方轉向服務方,通過數字化管理,如智慧停車、會員系統、內容營銷、IP活動、社群管理,提升用戶的黏性。在輕資產擴張方面,頭部企業輸出品牌和管理經驗,通過委托管理、資產證券化實現低風險擴張,“未來商業地產盈利模式多元化,租金以外的收入,拓展的廣告、數據服務、聯合運營等增值收入成為租金的重要補充”。
蔡云表示,商業地產的內部本質是,從原來的空間提供商到現在內容提供商,更重要的核心邏輯在于業態的創新,植入的內容,通過技術賦能,金融工具,細化的運營,讓內需市場消費轉化為可持續的資產價值。
落到具體的項目運營方面,應當怎樣操作?
峰會上,粵海天河城集團副總裁余峰從整體空間的重塑,消費體驗的升級,以及運營改造3個維度分享了天河城的無感改造案例。他表示,升級改造既要“換新衣”,又要“不擾民”,還要“換得好”。
余峰指出,當前行業競爭格局愈發激烈,包括線上電商,社區商業,跨界競爭等都容易處于同質化困境。消費者的需求也在變化,從線上下單到線下體檢,從社交共鳴到空間品質,都需要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在為顧客服務初心不變的前提下,應尋求商業空間、運營方式的優化。
越秀商管中西部副總經理、武漢越秀國金中心總經理楊曉君在峰會上分享了武漢越秀IFC國金天地的運營經驗。她表示,越秀拿下該項目后,首先確定項目服務對象是商務精英、潮流青年跟品質家庭;再結合項目自身條件,從服務對象需求出發,引入不同類型的商戶,“項目所在的精武路有著夜間經濟的傳承,所以著力落地了許多夜間經濟業態”。據介紹,該項目每年都在“滾動式”開業。今年年末,麗思卡爾頓酒店首進華中就將落位在T5超甲級寫字樓上層,未來還將不斷優化綜合體,確保項目內部動線的優化,做好業態深化和品牌迭代。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邱永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