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2日,中國與美國在日內瓦簽署聲明后,白宮大肆宣揚協議對美國的“勝利”,聲稱這是特朗普的外交成果。
但奇怪的是,媒體們卻紛紛唱反調,甚至一些主流新聞站隊中國,指責特朗普在這場談判中“徹底敗北”。
就連《華盛頓郵報》14日也曝出內幕,特朗普的妥協實則源自中國精準的反制措施,直接擊中了特朗普的“七寸”!
對美國的“勝利”?
當地時間11日晚,為期兩天的中美會談終于畫上了句號,談結束后,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雙方達成了一些實質性的進展,最為關鍵的一個消息是——中美同意建立新的經貿磋商機制。
這意味著,過去那種每次談判都彎彎繞繞、反復無常的局面,或許會有所改變。
12日,中國發布了聯合聲明,宣布中美雙方將自2025年5月14日起把關稅降至10%,第一輪加征的24%關稅被暫緩90天實施,第二、三輪加征的關稅則徹底取消,簡直是打破了外界的所有預期。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也將暫停或取消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說到這兒,你是不是已經開始懷疑是不是走錯片場了?這不就是“和平共處”的劇情嗎?
回顧一下,4月中美雙方互相加征了三輪關稅,造成了美國對中國征收145%的關稅,而中國對美國征收125%的關稅,這基本上就意味著“脫鉤”的開始。
然而現在兩國之間的基礎關稅已經縮減至10%,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當然,不能忽略的一個小細節是,美國因芬太尼問題對中國加征的20%關稅并沒有包括在內,所以中國的實際稅率依然是30%,可即便如此,這個結果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有些人看到消息后開始在網上調侃,“你看,還是人家想打就打,想談就談”,帶著幾分不滿,但又帶著幾分無奈。
為什么會有這次會談呢?說白了,還是因為特朗普自己造了個大坑,自己陷進去,最后不得不找中國回來談判。
特朗普的“強硬”只是表面功夫,實際上他已經開始虛弱到幾乎無法自拔,財長貝森特梗著脖子親自去邀請中國回到談判桌,簡直是“自己打臉自己”。
美國自4月2日開始發動關稅戰后,接連遭遇了金融危機、商界警告以及民眾的強烈反對。特朗普的支持率早已跌入了歷史低谷,尤其是商業和金融界的反彈,幾乎隨時可能爆發。
不過,美國的一些人卻認為,日內瓦會談的結果說明了特朗普從“強硬”立場上后撤了,而中國則成功達成了自己核心的要求。
是美國在這場博弈中作出了讓步,白宮為了安撫國內的強硬派,給特朗普打了個“勝利”的標簽,并且還夸贊他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專業知識”。
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這一切不過是給特朗普的選民們喂了一顆糖,讓他們暫時安靜一下。
特朗普“七寸”被拿捏
最后讓美國低頭的,絕對不是偶然,中國能夠在這個游戲中占據主導地位,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幾個硬實力。
首先咱們有一個幾乎無敵的產業鏈,真的是把所有的生產都包了,能從源頭到成品的全流程搞定。
無論是從原材料的加工、零部件的制造,還是最后的整機組裝,中國的制造能力絕對領先全球。
以電子產業為例,咱們不僅能生產各類芯片、電路板這些高端零部件,還能造手機、平板、電腦,像華為、小米、OPPO這些知名品牌,就是中國產業鏈強大的一部分。
甚至一旦美國有動作,咱們也能快速調整產業結構,不僅減少了對美國商品的依賴,還保障了咱們自己市場的穩定。
而且這條產業鏈不僅是長,還是極具配套性,一個產業鏈的起伏,往往能帶動一大串產業連著動,特別是像汽車產業。
中國不僅能生產整車,還能制造各種零配件、提供銷售服務,形成了一個閉環的產業集群。
這種配套能力讓生產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產業競爭力直接爆表。
關鍵是,如果美國對咱們加關稅,咱們就可以反擊,限制它們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進口,給它們的產業打擊,讓它們感受到壓力,這一招精準反制,美國敢輕舉妄動?根本不敢。
除了產業鏈,咱們手里還有幾張王牌,真的可以把美國弄得團團轉,先說稀土,別看它名不見經傳,實際上它是現代工業的“維生素”。
電子、汽車、新能源,甚至軍事裝備,稀土的應用幾乎覆蓋了所有高科技領域。
中國在稀土上的優勢那是沒得說的,全球的稀土儲量有36.4%在我們手上,產量更是占了全球70%。
美國呢?它有資源,但開采和加工的能力根本比不過我們。
一旦咱們限制稀土出口,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就得哀嚎,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和芯片領域,簡直可以說是“命懸一線”。
再說農產品,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完全有能力對美國的農產品市場進行重創。
美國的農產品對咱們依賴很大,特別是大豆、玉米、棉花這些東西。
但是,咱們一旦減少從美國的進口,轉向其他國家,結果就是美國農產品價格大跌,農民收入銳減,很多農場主根本撐不住了。
這一刀下去,美國農民叫苦不迭,特朗普那時候可是犯了愁了。
所以中國這一系列的反擊策略,讓美國在貿易戰中沒能占到太多便宜,這場貿易戰的背后,根本不是靠“口號”或“吹?!本湍艽蜈A的。
美媒揭老底
特朗普的這次“關稅戰”可真是讓他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不過這失敗可不是他自己說的,而是美媒的評價。
有些媒體不客氣地直接開炮,說特朗普在和中方的談判中簡直是“慘敗”。
要知道,特朗普一直對這些媒體的態度可是極其強硬,總是怒斥它們為“假新聞”和“壞人”,因為這些媒體顯然不肯幫他說好話。
按理說,大家都以為特朗普之所以請求中方談判,肯定是因為美國的供應鏈危機、稀土資源的限制等問題,誰知道他最擔心的居然是那些原本支持他的選民們背叛。
他的這種擔心也不無道理,因為美國經濟狀況一旦受影響,他的“鐵粉”可能就會不那么鐵了,選票豈不就飛了?
不過,特朗普的關稅戰本來還有個大計劃——利用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給各國施壓,要是你想降關稅,那就乖乖拿著好處來談判,等到把財政赤字補得差不多了,他就能大功一件,歷史地位都穩了。
可惜,這一切都建立在一個假設上:那就是“中方會屈服”,然而,現實狠狠地給了特朗普一巴掌。
美國政府原本以為,中國會是首批求談判的國家之一,結果沒想到中方展現出了堅決的態度,讓他們頓時傻眼了。
這讓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變得“有點兒虛”,甚至《華盛頓郵報》也出來放了個大招,援引白宮內部消息人士的說法,揭示了特朗普關稅戰失敗的真相。
參考資料:環球時報——“對華關稅再不降,特朗普的基本盤要崩”
其實,特朗普請求談判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稀土資源或供應鏈問題,而是他根本頂不住國內選民的壓力。
雖然有很多人以為這場關稅戰背后是為了工業需求,但實際上,企業提前備貨以及稀土供應還沒有嚴重短缺,這些并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最關鍵的是,特朗普的基本盤在搖擺,他頂不住壓力,所以只能被迫向中方低頭。
最終,這場原本看似能一舉扭轉局面的關稅戰,成了特朗普自己的“敗局”。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