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彭子佳
在土耳其的斡旋下,烏克蘭與俄羅斯代表團于當地時間周五在伊斯坦布爾多爾馬巴赫切宮舉行了自 2022 年全面戰爭爆發以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談。這場被國際社會寄予厚望的談判持續僅 105 分鐘,最終在核心議題上未能取得突破,但達成了自 2023 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戰俘交換協議 —— 雙方將各自釋放 1000 名被俘人員。
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羅夫率領的代表團中,6 名成員身著作戰服,胸前別著馬里烏波爾鋼鐵廠守軍徽章;俄方代表團則由總統助理梅金斯基領銜,全員身著深色西裝,刻意與烏方保持 3 米以上距離。俄方在會談中提出 "分階段停火方案",要求烏克蘭從第聶伯河以東、克里米亞及頓巴斯地區撤軍至 2021 年控制線,作為交換條件可暫時凍結沖突狀態。這一要求被烏方當場拒絕,烏梅羅夫會后對媒體表示:"俄羅斯試圖用軍事占領成果換取談判籌碼,我們不會接受任何形式的領土割讓。"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利透露,俄方同時要求解除對其化肥出口制裁,并允許重建刻赤海峽鐵路橋,這些訴求被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視為 "戰爭紅利合法化"。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則指出,俄方提案實質是 "將侵略成果制度化",與聯合國憲章基本原則相悖。會談唯一實質成果是達成 "千人戰俘交換協議",這是自 2022 年 9 月以來最大規模的人員互換。
烏克蘭外交部副部長基斯利恰表示,首批交換名單已完成核對,包含 630 名烏軍士兵、370 名平民,其中不乏 2023 年巴赫穆特戰役中的重傷員。俄方釋放人員中,預計包含 450 名俄軍士兵及 550 名親俄武裝人員。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換首次納入 "平民戰俘" 類別,包括 127 名馬里烏波爾醫院工作人員和 89 名扎波羅熱核電站技術人員。國際紅十字會將全程監督交換過程,確保符合《日內瓦公約》規定。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 "關鍵角色" 言論持續發酵,其在空軍一號上宣稱 "只有我與普京的會談才能改變局勢",被烏克蘭政府視為 "對主權國家的外交冒犯"。澤連斯基辦公室發表聲明:"烏克蘭的命運由烏克蘭人民決定,而非第三方調解人。"與此同時,歐盟正加速推進第 18 輪制裁,擬對 76 家俄羅斯軍工企業實施芯片禁運,并將 34 名參與 "虛假公投" 的官員列入資產凍結名單。俄方威脅將采取 "對等能源斷供" 作為回應,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應聲上漲 9.7%。
此次會談被視為 2022 年伊斯坦布爾談判的 "重啟嘗試",但與當年達成的《糧食出口協議》相比,當前談判框架已發生根本變化:俄方從 "尋求中立地位" 轉為 "固化占領事實",烏方則從 "有限妥協" 轉向 "全面收復失地"。土耳其智庫歐亞戰略研究院指出,雙方的談判立場差達到 1991 年以來最大值,停火可能性較 2023 年冬季下降 42%。這場被戰火打斷的談判,最終定格在 "分歧依舊,交換可期" 的微妙平衡中。但對于結束戰爭的愿景而言,金色大廳的水晶燈下,仍未照出突破僵局的曙光。
注:本文為亞太日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