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不歡而散,一個冷笑話在傳
俄羅斯代表團撂下硬話"下次要8個州"的當天,澤連斯基正帶著歐洲四國首腦給特朗普打電話告狀。
俄烏在土耳其的談判炸了。
兩邊代表西裝對軍裝,火藥味從戰(zhàn)場燒到談判桌。
俄方開口就要四個州,烏克蘭代表當場暴怒。
俄方代表補了句"下次是五個",結果被本國記者戳破:"人家原話其實是八個州"。
這場三年來首次正式談判只撐了110分鐘。
雙方唯一達成的共識是交換2000名戰(zhàn)俘。
烏克蘭議員直接拍桌子說"白談",俄方團長梅金斯基倒挺滿意:"我們準備好打三年、五年,21年都行——圣彼得堡就是從瑞典手里打了21年搶來的。
澤連斯基前腳離開土耳其,后腳飛阿爾巴尼亞拉救兵。
五個男人圍著一部電話的場景登上頭條——烏克蘭總統(tǒng)+法德英波四國領袖,集體跟特朗普告狀。
馬克龍喊制裁,斯塔默說挺烏到底,默茨抱怨俄羅斯沒誠意。
澤連斯基最狠:"普京不敢來談判,必須繼續(xù)施壓!"
但電話那頭是特朗普。
這位剛在飛機上吹牛"我隨時能和普京見面"的前總統(tǒng),被記者扒出至少53次承諾"24小時停火"。
現在改口說是玩笑,白宮幫忙圓場:"他說的是未來某個24小時。
"歐洲集體噎住。
俄軍現在占著烏東四個州的地盤,談判桌上直接劃紅線。
梅金斯基搬出沙俄打瑞典21年的歷史,潛臺詞很直白:耗得起。
烏克蘭守著美國援助斷供的防線,歐美給炮彈的速度趕不上俄軍推進速度。
當俄羅斯代表說出"八個州"的瞬間,談判就死了。
這不是討價還價,是明碼標價。
戰(zhàn)場上每推進一公里,談判桌上就多要一里地。
馬里烏波爾鋼鐵廠是這樣,巴赫穆特絞肉機也是這樣。
四個歐洲大國領袖陪著打電話的場面,看著威風實則心酸。
德國軍工廠產能見底,法國農民為補貼上街,波蘭邊境卡車堵了三個月。
當馬克龍說"制定應對措施"時,手里只剩半份制裁名單——能禁的早禁完了。
最諷刺的是,澤連斯基在阿爾巴尼亞喊"歐洲要團結",轉頭發(fā)現歐洲火車頭德國,軍費開支還沒希臘高。
戰(zhàn)場形勢越差,歐洲催和的調門越高,但手里沒牌。
特朗普的"24小時停火"早成了國際笑話。
但他說要和普京單聊,歐洲立馬慌神。
拜登政府卡著600億軍援不批,轉頭給以色列送彈藥。
美國兩黨都在算賬:援烏每花1美元,就有47美分回流軍火商口袋——但現在中東能賺更多。
澤連斯基去年餓著肚子被趕出白宮,今年還得陪笑打電話。
美國務院內部文件泄露:烏軍反攻失敗后,白宮定位已從"戰(zhàn)勝俄羅斯"變成"避免潰敗"。
談判桌冷場折射出殘酷現實: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時,西方還能用制裁逼俄羅斯上談判桌。
現在俄經濟扛過十輪制裁,盧布綁著黃金結算。
烏東四州占全國工業(yè)產能的78%,黑海港口丟了三個。
當梅金斯基說"準備好打三年",烏克蘭征兵辦正在街頭抓壯丁。
最扎心的是那句"圣彼得堡是打出來的"。
三百年前瑞典被迫簽城下之盟,如今歷史在烏克蘭重演。
但問題是:21世紀的大國博弈,還要用18世紀的叢林法則嗎?
當歐洲F4守著電話等美國回復,當特朗普把戰(zhàn)爭承諾當段子講,當俄軍坦克在頓巴斯平原突進——那些高喊"與烏克蘭站在一起"的國家,到底在站什么?
澤連斯基說"為自由而戰(zhàn)",馬克龍喊"歐洲價值觀",特朗普談"結束戰(zhàn)爭省軍費"。
各方算盤打得震天響,只有戰(zhàn)壕里的士兵聽見炮彈呼嘯。
梅金斯基的"21年戰(zhàn)爭論"撕掉所有偽裝:國際政治本質還是拳頭說話。
烏克蘭的教訓在于,把國運押在別國善意上,終究要付出代價。
現在莫斯科在等基輔耗干最后一滴血,華盛頓在算投入產出比,布魯塞爾在找體面退路。
或許真正該問的是:戰(zhàn)場上拿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能拿到嗎?當所有參與者都舉著算盤上場,和平永遠只是籌碼,不是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