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高北抬閩粵變熱,極端特大暴雨暴雨“定點爆破”
5月中旬,副熱帶高壓的邊緣已逐漸推進至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對南方降雨格局造成了顯著影響。尤其是在福建、粵東等地,由于副高位置偏北偏強,降雨帶被明顯阻隔在其外圍,導致閩南和粵東出現明顯的“干區”。福州更是在這一輪副高主導下,率先打破高溫線,拿下了今年的首個高溫日,市區氣溫沖上35℃,地表熱感顯著增強。
而另一邊的華南西部,情況卻大不相同。由于副高北抬將充沛水汽與強對流帶向華南內陸方向推進,使得降雨形態從連續性變為局地性、突發性,集中體現在對流暴雨的定點打擊上。就在16日晚至17日凌晨,一團發展迅猛的暴雨云團在廣西玉林與廣東茂名交界一帶反復回旋,造成廣西北流市東部局部地區遭遇極端強降水襲擊。
北流市大倫鎮降雨量在短短不到半天內就高達360毫米,不僅是今年以來我國最強一場暴雨,也一舉打破了南方地區2025年的暴雨紀錄。要知道,這個量級的降雨幾乎相當于當地產生小范圍內澇甚至城市積水的臨界線。不過,這一極端特大暴雨影響范圍非常狹窄,僅限于幾個村鎮,周邊如北流城區、玉林其他區域及廣東電白一帶的降雨量多為50~100毫米之間,最多只是大暴雨等級,顯得相對溫和。這種“暴雨打點式攻擊”的模式,是典型的強對流天氣特征,具有突發性強、移動速度慢、降水集中等特點。由于預報難度大、落點分散但強度極強,極容易造成局地山洪、中小河流漲水或低洼地帶積澇,尤其在山地丘陵區更容易引發地質災害。
二、水汽通道持續開啟,南方雨帶正悄然增強
隨著時間推進,西南季風正逐步從南海方向逼近爆發的臨界點,南方大氣水汽條件在不斷積聚增強。在副高壓制之下,雖然整體雨帶位置被鎖定,但西南季風的回流開始為西南地區、江南南部和華南中北部注入源源不斷的水汽,使得中到大雨逐步鋪開。
從17日至19日,西南地區東部、江南中東部和華南大部地區將迎來一輪持續的降水過程。云南東部、貴州南部、廣西中北部、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福建西部及廣東北部等地將出現中到大雨過程,部分地區可能爆發暴雨,局地甚至可能發展成大暴雨級別。
這一輪降雨不僅面積廣,而且伴隨有明顯的強對流特征——短時強降水、雷暴、局地大風、甚至冰雹天氣都有可能出現。尤其是華南北部與江南東北部交界地帶,例如湖南懷化、江西南昌附近區域、廣西賀州等地,在水汽集聚和地形抬升共同作用下,出現局地大暴雨的可能性較大。
由于南海水汽通道一旦打通,配合地面暖濕氣流輸送,大氣能量積蓄將更強,短時間內釋放的能量會變得極不穩定。這種形勢之下,小范圍暴雨打擊將成為很容易見到的形式,短短幾小時就可能傾瀉幾百毫米降水,提醒各位對強對流帶來的安全隱患不能掉以輕心。
三、新一輪大范圍降雨蓄勢待發,華中至江南需防集中爆發
不僅僅是華南地區,從20日開始,四川南部、貴州、江南和華南北部等地還將迎來一次較為明顯的強降水過程。這一輪雨勢與前一階段相比更加組織化、覆蓋范圍更大,預計將呈現由西向東推進、逐步擴展的趨勢,波及區域包括重慶、湖南、江西、湖北南部、廣西北部以及廣東中北部多個城市。
在這一過程中,部分地區將達到暴雨或大暴雨等級,特別是在貴州東部、湖南中部、江西西部、廣西東北部等交界地帶,地形對水汽的攔截作用將放大降水強度,容易出現短時間雨量集中情況。緊接著的22日至24日,西北地區東南部、江漢、黃淮中西部、江淮及長江以南大部將陸續迎來一輪以小到中雨為主的降水過程。雖然整體降雨等級較上一輪偏弱,但江漢、江淮、江南等地局部仍將出現大到暴雨,伴隨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具有較高的致災風險。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南方部分地區已經處于土壤含水量偏高狀態,一旦新一輪降雨持續推進,將極易引發中小河流上漲、農田積水和城市排澇壓力上升。廣西、粵西、貴州南部、湖南南部等地區要特別警惕暴雨精準打擊形成的積澇和山洪災害。暴雨雖“局地發瘋”,但影響不可小覷,保持警覺、靈活應對,才能平安度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