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折腰》最新的劇情中,魏劭與小喬的雙強夫妻又開始了斗智斗勇。這一次,小兩口之間的對戰圍繞修渠展開。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在永寧渠竣工之后,辛都的百姓終于結束了靠天吃飯的日常,開啟了旱澇保收、吃喝不愁的美好時代。畢竟,在遙遠的古代,水利工程對糧食產量的加持堪比核武器。
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辛都的百姓眉開眼笑,容郡的子民卻水深火熱。同樣是巍國的州郡,容郡卻是連年大旱、民不聊生,糧食歉收、青黃不接。
大自然出題,小兩口解答。在容郡遭遇歷史性旱災的同時,魏劭忙著籌糧賑災,小喬卻在暗中謀劃著修渠。
小喬是個心懷天下的人,她見不得百姓受苦受難,所以才會給魏劭出主意——將永寧渠延伸至容郡。如此一來,容郡百姓也能享受北水南調帶來的便利,從此之后就會告別餓肚子、鬧饑荒的日常。
小喬一思考,魏劭就發笑。老婆剛剛說出了想法,男君一秒就看穿了她的內心。
對于小喬繼續修渠的提議,魏劭是這樣說的,“我看你想的,不是想要根除此禍,是要禍水東引吧。這修渠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辛都到容郡路途遙遠,若修此渠,我必然沒有大量的精力去攻打焉州,而且這容郡毗鄰邊州,我若修成此渠,我對邊州的威脅要大于焉州,你不就是這么打算的嗎?”
在經濟發展水平有限的古代,搞基建、上項目往往是勞民傷財、耗費國力的大事件。秦始皇修長城、隋煬帝開運河,雖然利在千秋,但卻罪在當代。畢竟,這樣的超級工程需要征發數百萬的民夫、掏空國庫的銀子。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聰明人之間的對決,總是這樣近乎明牌一般的無趣。
知妻莫若夫。作為一國之君,巍國比誰都清楚大興土木、上馬工程意味著什么。正是有了這樣的背景,任憑小喬說的聲情并茂、天花亂墜,魏劭就是不為所動。
畢竟,英明神武如魏劭,修渠這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情,他閉著眼睛也不會入坑。
事情到了這般地步,容郡修渠一事似乎基本上失去了可能。雖然小喬還在不拋棄、不放棄地查文獻資料、找小麥種子,但是只要魏劭不點頭,一切都就是鏡中花、水中月。
令人意外的是,眼看著修筑水渠的計劃就要擱淺,魏劭卻突然對項目放行,決定延長永寧渠、通水到容郡。
明明修渠就是個浪費物力、財力、人力的天坑項目,明明這就是小喬曲線救國的陽謀,魏劭為什么還要拍板決、繼續修渠呢?
以魏劭的雙商,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會是拍胸脯保證、拍腦門決定的結果,而是深思熟慮之后的決策。
成年人的世界,只有權衡利弊。對于魏劭而言,修渠不是戀愛腦附體,也不是單純的寵妻,而是因為利益的最大化。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看到這一段劇情,都會想起歷史上著名的鄭國渠。同樣是大型水利工程,同樣是敵國人提議修建,永寧渠與鄭國渠簡直是復制粘貼的劇情。
在戰國末年,中原七雄并立、秦國一家獨大。當時,處于絕對優勢地位的秦國蒸蒸日上、虎視眈眈,已經露出了一統天下的端倪。
作為七國中最弱的韓國,為了阻止秦國統一的進程,于是就派間諜人員潛入秦國,游說秦國興修水利、穿鑿開渠。最終,這項計劃得以通過,由于主持修建灌渠的工程師叫鄭國,這個惠及關中的偉大工程就叫鄭國渠。
事與愿違的是,在修建鄭國渠后,韓國削弱秦國的計劃沒有成功,卻意外地造就了關中的千里沃野、萬頃良田。從此以后,秦國兵馬雄壯、糧草富足,秦始皇橫掃六合、并吞八荒的統一進程按下了加速鍵。
對于這段歷史,魏劭自然也是熟稔于心。他比誰都明白,修永寧渠只是一時之事。一旦開山引水、灌溉良田,巍國必然獲得一個新的糧倉,逐鹿中原、雄霸天下的夢想就會照進現實。
正是有了這樣的考量,魏劭才會下令修渠。在魏劭看來,小喬的算盤雖然打得響,但她何嘗不是自己手中的算珠。
修渠從來都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雙贏交易。
這一場對決,夫妻之間旗鼓相當、不落下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