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街頭積水沒過腳踝,車輛熄火被困路中央。這是5月17日起新一輪強降雨的真實場景。西南氣流與西風槽疊加,觸發(fā)全省“暴雨模式”。
未來三天韶關清遠等地持續(xù)強降水,局部或現(xiàn)大暴雨。17日中北部已現(xiàn)中到大雨,信宜北界鎮(zhèn)雨量超200毫米。悶熱天氣下,雨水突至帶來10℃以上明顯降溫。
市民體感從“蒸桑拿”直接切換到“涼爽模式”。氣象部門緊盯南海熱帶擾動,或生成2號臺風。臺風路徑復雜難測,恐疊加季風加劇降雨強度。
短時強降雨易致城市內澇,山區(qū)需防山洪滑坡。低洼住戶提前備沙袋,車輛勿停地下車庫避險。駕車遇積水勿強行通過,行人遠離帶電設施。
氣象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龍舟水”較往年偏早來襲。5月下旬至6月仍是強降水集中期,需長期警惕。
有市民疑惑,為何暴雨總在周末“扎堆”影響生活?
也有人擔心,頻繁極端天氣是否與氣候異常相關?
我個人認為,應對此類天氣,提前防范是關鍵。城市排水系統(tǒng)面臨考驗,鄉(xiāng)村防災意識更需加強。
室內景點成雨天首選,博物館科技館人氣升溫。
戶外作業(yè)者穿好防護裝備,避免長時間淋雨受寒。兒童老人減少外出,家中檢查電路燃氣安全。
天氣預警信息及時查收,別讓疏忽埋下安全隱患。雖然降雨帶來出行不便,但科學應對能降風險。
廣東歷年經(jīng)歷多次強降水,積累不少防災經(jīng)驗。
此次天氣變化提醒我們,敬畏自然才能守護家園。密切關注氣象動態(tài),每個人都是安全第一責任人。面對天氣挑戰(zhàn),做好準備就能從容度過風雨。
記住,防災意識強一分,安全保障多十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