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結束了對沙特、卡塔爾和阿聯酋的中東之行。返程的“空軍一號”上,他難掩得意之色,向記者展示了一沓厚厚的協議文件:“這三個國家原本要倒向中國,但現在,他們屬于美國!”13日,特朗普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簽署了一份價值1420億美元的軍售協議,涵蓋防空系統、太空能力建設等領域,創下美國軍售史單筆最高紀錄。
沙特還承諾未來十年對美投資或擴大至1萬億美元,涉及能源、人工智能(AI)、半導體等戰略產業。次日,卡塔爾與阿聯酋的“比拼式加碼”更令人咋舌:卡塔爾拋出2430億美元訂單,包括采購210架波音客機及MQ-9B無人機;阿聯酋則承諾十年內投資1.4萬億美元,覆蓋能源轉型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特朗普將此行比作“商業外交的巔峰時刻”。他特意帶上特斯拉CEO馬斯克、英偉達CEO黃仁勛等科技巨頭高管,組成“商務天團”。沙特主權基金與美企達成多項合作。
特朗普中東之行達成多項合作
據悉,特斯拉將在沙特建超級工廠,英偉達獲數十萬顆智能芯片訂單,OpenAI則參與未來之城的智能管理系統開發。“這些協議將確保美國在未來50年主導全球科技和能源市場。”特朗普在推特上寫道。很明顯,特朗普此次中東之行,目的就在于“挖角”中國。過去十年,中國與海灣國家關系快速升溫:沙特是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中沙合資的延布煉油廠年產能達2000萬噸;華為5G網絡覆蓋海灣多國;卡塔爾世界杯場館、阿聯酋哈利法港擴建等標志性項目均有中企參與。但特朗普試圖用“美元外交”扭轉局面,他宣稱:“拜登讓中國搶走了我們的盟友,而我贏回了他們。”
然而,美國戰略界的質疑聲不斷。倫敦國王學院教授安德烈亞斯·克里格指出,海灣國家“經濟靠美國、安全靠中國”的平衡策略并未改變,沙特仍從中國購買無人機,阿聯酋也未放棄與中國合作的5G項目。得州萊斯大學專家烏爾里希森更直言:“海灣國家不會完全疏遠中國,他們只是在美國的支票簿上多簽了幾個名字。”
特朗普訪問中東三國
而值得一提的是,中東之行看似收官之際,特朗普突然釋放訪華信號:“我愿意去中國,中美關系至關重要。”這一表態與其此前對華強硬姿態形成微妙反差。分析認為,特朗普的訪華意圖暗藏三重算計:盡管中東協議金額驚人,但加沙戰火未熄、通脹高企等問題仍困擾其支持率。
若能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可塑造“全球帶貨王”形象;美方近期逼迫菲律賓、越南等中國周邊國家“選邊站”,但收效甚微。特朗普或想借訪華施壓,換取中方在科技、南海等問題上的讓步;美國中期選舉臨近,特朗普需要“高光外交時刻”充實競選綱領,而中美領導人會晤無疑是最具話題性的場景。可以說,特朗普若能訪華,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為自己加分,畢竟拜登在任期內從來沒有訪問過中國。
特朗普喊話想訪問中國
面對特朗普的“挖角”與“喊話”,中國的回應舉重若輕。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東國家有權自主選擇合作伙伴。中國始終是互利共贏的倡導者,而非零和博弈的參與者。”與此同時,中國與伊朗簽署25年全面合作協議,與阿曼共建產業園區,繼續深化“一帶一路”布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