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0日-11日,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并取得了重大進展,雙方一致同意在90天內將彼此加征關稅稅率下調115%以維護中美貿易秩序的基本穩定。
相關消息傳出后,全球各大股指紛紛逆勢上漲,市場避險情緒也有所回落,外界普遍認為,此次會談結果是中美兩國在解決貿易爭端過程中所邁出的重要一步。
據悉,自特朗普政府在4月實施“對等關稅”戰略以來,美方曾試圖通過多種渠道與我國展開貿易會談,而這一次明顯是特朗普政府率先低頭以換取中方的承諾。
《法國世界報》就此發表文章稱,在迫使美國政府讓步的問題上,北京做對了四件事。
早在去年12月,中國商務部就曾發布公告宣布將嚴控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出口,這算是給老美加碼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的對等回應。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非但沒有吸取“越打壓中國、就越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教訓,又在其熟悉的關稅議題上對華采取不友好舉措,而畸高的關稅壁壘則讓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深受其害。
4月4日,中國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公告稱將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這些稀土元素在包括航空航天、軍工制造以及新能源在內的多個高新技術產業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前段時間,馬斯克曾自曝就特朗普對外加征對等關稅一事向其提出過勸言,可奈何這位早已躊躇滿志的新總統已經“殺紅了眼”。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占全球稀土礦產產量超60%,而在涉及到加工環節的控制率則占全球總量的92%。
也就是說只要是關系到重要稀土的產業鏈,幾乎就很難繞開中國。
據悉在2020-2023年間,美國約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屬需要從我國進口,而在相關出口管制措施生效后,預計美軍超過1000個武器系統和2萬個零部件生產線會受到影響。
其實特朗普在對華“出牌”前曾考慮到稀土資源會被“卡脖子”,于是其在上任后便聲稱要將格陵蘭島劃入美國領土,其最終目的就是想獲取格陵蘭島上的資源。
除了格陵蘭島之外,美國尋找稀土的目光還投向了地處中俄間的蒙古國和正處于地緣沖突中的烏克蘭。
不過這兩處“資源點”顯然都面臨著不同的難題:一個缺乏高效的運輸渠道,另一個則基礎設施薄弱且外運困難。
有稀土替代方案,但實際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看來特朗普還是太高估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就算有拿到稀土的新渠道,加工環節又是一大新難題。
面對美國政府單方面對華施加的關稅壁壘,我們選擇積極調整內外需結構,在保證生產力正常釋放的基礎上持續強化經濟內循環,并不斷拓展與東盟和歐洲貿易伙伴的往來,進而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據悉,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1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其中與美國的貨物貿易值僅占總量的10.2%,且歐盟已超越美國成為我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在內循環方面,我國在消費端面向消費者分批次發放促消費券,鼓勵和補貼家電家居、電子產品等品類以舊換新,相關政策在國內市場迅速掀起置換熱潮。
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3萬億元,同比增長3.5%,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1.3萬億元。
除了在消費端持續發力之外,國家層面還十分關注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在穩定和擴大就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強化勞動權益保障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真正讓廣大群眾“有錢消費、敢于消費”。
近年來,隨著政府層面愈發重視保護與傳承中華文化遺產,積極探索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新路徑,打造特色文化IP,文化旅游在國內方興未艾。
此次中美關稅戰開打不久,很多美國買家為了規避畸高的關稅壁壘紛紛選擇“打飛的”來中國采購,順便還能旅個游,而相信這趟旅程已經改變了他們對中國的刻板印象,還把他們變成了推介中國旅游的“形象大使”。
自特朗普政府祭出“對等關稅”戰略以來,國內媒體便廣泛面向社會公眾解析此番美國政府挑起對華關稅爭端的來龍去脈和真實用意。
在官方輿論的引導下,國內逐漸形成了一種要與老美“打持久戰”的廣泛共識。
4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發文稱“我們是中國人,我們不怕挑釁,我們絕不退縮”,其還隨文配上了一段毛主席在1953年論述與美國打持久戰的講話視頻。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中國人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何況是否繼續向美國售賣商品的話語權還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
據悉,自所謂“對等關稅”生效后,抵達美國港口的中國船只變得寥寥無幾。
絕大部分國內商家都拒絕為美國設置的畸高關稅壁壘買單,而美國國內也爆發了搶購“中國制造”的熱潮。
拒絕妥協或許還能找到回旋的余地,可讓步一次就會有應付不完的限制和刁難,向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說不,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底線。
當然,最近特朗普政府選擇做出讓步的決定倒是比我們預想的還要早,可能這場關稅博弈還沒有給普通人造成太多的負面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就此高枕無憂。
雖然我們手里有迫使美國政府讓步的牌,但引發這場關稅戰的起因歸根結底還是國內部分企業對美國市場存在過度依賴的情況。
而那些有先見之明的外貿企業早在幾年前就在探索減少對美市場依賴的新渠道。
當然,在外貿環境風云變幻的狀況下,充分利用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制度優勢也是應對困境的現實選擇,出口轉內銷正在成為不少外貿企業新的求生之路。
此次特朗普政府發起的關稅戰不僅僅是在針對我國,包括歐盟、日韓和加拿大在內的多個美國“盟友”也收到了其給予的“對等關稅待遇”,這與拜登政府時期奉行的對華“圍困策略”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去年美國中期選舉的時候,特朗普及其團隊可謂是意氣風發,志在必得,可最近曝出的特朗普“百日執政”民調卻出現了重大反轉。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4月27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特朗普政府“百日執政”支持率為41%,創下至少是上世紀50年代艾森豪威爾執政以來美國歷任總統執政百日支持率的最低水平。
在我國因關稅政策而取消美國大豆訂單后,美國傳統農業州,同時也是特朗普核心票倉的艾奧瓦州掀起農民抗議潮,聲討特朗普政府不計后果的“對等關稅”戰略。
在民怨沸騰的情況下,特朗普還要面對政治對手的批評和打壓,包括前總統奧巴馬和拜登在內的民主黨大佬們紛紛站出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抨擊其關稅政策。
政治抱負是個人追求,可政治選票卻是事關黨內共同利益的大事,而現在特朗普也不得不面對共和黨內部的質疑聲。
特朗普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只會做兩屆總統,不會尋求連任,但其真實想法可能隨時會發生改變。
不過就當前狀況而言,其想要尋求連任恐怕會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特朗普政府為何會急于與我國就關稅議題達成談判協議?
這是因為相關談判多拖一天,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就要多承受一些損失,而這顯然是一國政府應該竭力避免的局面。
讓特朗普低頭,我們握有能拿捏美高新技術產業的“稀土命脈”、有積極調整內外需結構的外交基礎和政策空間、有“要打多久、就打多久”的社會共識,還有精準打擊其“政治票倉”果決手段。
不管特朗普是否會繼續尋求連任,其現階段的執政表現顯然都無法說服大部分的美國民眾,而此次中美貿易談判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或許會成為其政治生涯的轉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