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消息,5月8日,28歲環球小姐李思萱因早前向香港大學提供假學歷,訛稱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從而獲港大錄取修讀碩士課程,被沙田裁判法院判其監禁。
署理主任裁判官鄭紀航表示,被告不誠實取得香港大學學位后,仍進一步管有偽造的畢業證書,并在假的證書上指其成績優異,貫徹其不誠實行為,認為所認兩罪不能全部同期執行,判被告總刑期240天。
公開資料顯示,李思萱出生在湖北宜昌,現年28歲,后遷居深圳及香港。她自幼學習舞蹈、古箏等藝術,曾獲2024年深圳區環球小姐冠軍。
香港沙田裁判法院近日對一起令人震驚的學歷造假案作出判決,28歲內地女子李思萱因偽造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歷入讀香港大學,并將港大畢業證書PS為“優異”等級,被判處240天監禁。這起案件不僅暴露了學歷造假產業鏈的猖獗,并對內地有很好的鏡鑒意義。
李思萱案揭示了一條完整的學歷造假產業鏈:她花費38萬元通過內地中介偽造哥大學歷,成功騙取港大錄取資格。這種“一條龍服務”式的造假模式,與2024年7月香港警方破獲的另一起案件如出一轍。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造假者并非簡單的個體行為,其背后往往有著專業化的犯罪團伙支撐,從偽造文憑到制作成績單、語言證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造假體系。
這類案件正在侵蝕內地學生的整體信譽,澳門大學已宣布自2025/2026學年起暫停招收內地非高考學生的本科入學申請,這一決定無疑是對學歷造假泛濫的無奈回應。當誠信被個別造假者肆意踐踏,最終買單的卻是整個學生群體。
香港對此類犯罪的法律懲處可謂嚴厲,《刑事罪行條例》規定“管有虛假文書”最高可判14年監禁,《盜竊罪條例》中“以欺詐手段取得服務”最高可判10年,李思萱獲刑240天的判決,體現了香港司法對學術誠信的堅決捍衛。
這種嚴懲態度值得內地借鑒,目前內地對學歷造假的懲處存在明顯短板:刑法僅將偽造學位證書(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發)納入“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的打擊范圍,而對大學畢業證書的偽造卻缺乏明確法律規制。這種法律漏洞導致現實中往往只有造假團伙被追責,而使用假學歷的個人很少受到刑事處罰。
學歷造假的危害遠不止個案得失。現代社會運轉高度依賴信用體系,從高等教育到就業市場,誠信都是最基本的準入條件。當造假者通過欺騙手段獲取入學資格或工作機會,實際上是在竊取他人的發展機會,破壞公平競爭的環境。
學歷造假正在向各個領域滲透。《工人日報》此前的報道的案例中,一名大專學歷女子偽造本科學歷應聘質量工程師崗位,被識破后竟還起訴公司要求賠償。這種荒誕現象反映出部分人對誠信的漠視已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
要遏制學歷造假蔓延,需要多管齊下:一是完善法律體系,將偽造畢業證書明確納入刑事打擊范圍;二是建立全國聯網的學歷核驗系統,實現學歷信息實時可查;三是加強跨境教育合作,建立國際學歷互認的防偽機制;四是加大典型案例宣傳,提升全社會誠信意識。
香港這起案件的判決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個健康的社會必須堅守誠信底線。當“造假入刑”成為共識,當“守信受益”成為常態,我們才能筑牢現代社會賴以維系的信用基石。因為教育的價值不僅在于獲取知識,更在于培養誠信品格,任何通過欺騙手段獲取的“學歷”,終究不過是鏡花水月,最終只會讓自己付出更大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