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工人們在新都區新繁鎮大蒜種植基地收蒜。
②大蒜在田地里整齊地擺放晾曬。
③種植基地現場,成都海關工作人員正忙著對即將出口的大蒜進行業務指導。
抓住枯黃莖稈輕輕一扯,短圓錐形蒜頭便露了出來,裹著淡紫色的瓣衣,十余瓣籽緊緊相擁……又到了大蒜收獲季節,在新都區新繁鎮的一個大蒜種植基地,地上整齊地擺放著剛扯出來的大蒜,它們即將越過山海遠赴東南亞。
“在泰國、越南等地吃到的大蒜,就有可能來自這里。”成都市德開農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路說,國外經銷商早已下了今年新蒜訂單,這些大蒜經過晾曬、分揀、通關等環節后,將從6月開始陸續運往東南亞,“今年出口量將超過去年。”
川味大蒜打開國外消費者味蕾,也揭開了特色農產品川貨出海的忙碌新賽道。據成都海關統計,農產品進出口是四川外貿運行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16%,對四川外貿增長的貢獻度達4.7%。
大蒜出口東南亞受歡迎
成都企業今年準備擴種
每年5—6月是新都大蒜的收獲季節。近日,在大蒜種植基地,記者看到德開公司雇了近20名當地村民收蒜,扯出的大蒜被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先自然晾曬幾天后再轉移到倉庫里晾曬,然后再去莖稈、去泥土,經過分揀、包裝、報關等流程后,今年收獲的新蒜將從6月開始陸續運往國外市場。”葉路說,今年的新蒜已被國外經銷商預訂一空。
在種植基地現場,成都海關所屬錦城海關監管三科科長湯智鵬、副科長劉玉潔正忙著對即將出口的大蒜進行業務指導。“我們在現場主要檢查大蒜是否符合出口目的國家要求,并向出口企業講解注意事項,確保大蒜順利出口。”湯智鵬說,德開公司是目前成都關區大蒜出口規模最大的企業,也是海關重點指導和監管對象。
“新都大蒜品種為軟葉大蒜,具有獨特的品質和口感,榮獲了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因其大蒜素含量高,香辣特點更為突出,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據葉路介紹,去年公司開始自營出口業務,目前大蒜出口主要銷往泰國、越南、老撾、馬來西亞、柬埔寨、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去年出口大蒜600多噸,占公司總銷售量約七成,預計今年的出口銷量將超過800噸。”
由于國外訂單逐年增多,海外市場需求旺盛,德開農產品公司開展貿易出口的同時,也開始逐步探索向生產種植環節的產業鏈上游發展,“通過去年模式探索,我們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在新種植季準備引入機械化設備,逐步擴大種植面積,預計年底將達到上千畝,同時也加快拓展海外市場,進一步提升大蒜出口業務量。”
四川農產品出口加速
拿下全國多個“冠亞軍”
“近年來,錦城海關圍繞加快推動特色農產品出海,加強了對農產品企業的調查研究,挖掘潛力產品和潛力企業,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實施‘一企一策’的政策宣傳和技術指導,先后推動了轄區內的羊肚菌、松露、銀耳、竹筍、韭菜、大蒜、木耳等川味特色農產品遠銷海外。”劉玉潔介紹說。
記者從成都海關了解到,今年以來,農產品進出口已成為四川外貿運行中的一大亮點,進出口規模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進出口市場也持續擴大,呈現出貿易市場多元化發展的態勢,為外貿穩定增長發展注入了動能。
據成都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四川農產品進出口62.7億元,同比增長16%,對外貿增長的貢獻度為率4.7%。目前,四川農產品貿易國家和地區達148個,其中出口國家和地區為110個,與去年同期相比,拓展新增了17個國家和地區市場。越南為四川進出口農產品第一大貿易伙伴,其次是俄羅斯、智利等國家。
數據表明,在四川農產品進出口中,成都的首位優勢較為明顯。一季度,成都農產品進出口實現貿易額40.4億元,同比增長7.5%,占全省農產品進出口額的64.4%。
圍繞加快推動農產品川貨出海,成都海關對農產品進出口開辟綠色通道,貨物通關享受“即報、即查、即放”高效監管措施。目前,四川農產品出口呈現出全國多個“單項冠亞軍”——四川的魚油、檸檬出口規模均位列全國第一;魚子醬、白酒出口規模位列全國第二。(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楊富 攝影 張青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