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49個“518國際博物館日”,記者探訪了崇明的四座特色博物館,為大家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
崇明學宮:孔廟殿堂里的千年文脈
穿過“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牌坊和欞星門,占地23.21畝的崇明區博物館(崇明學宮)展現出明清建筑的莊重氣韻。作為上海僅存的三座孔廟之一,這座始建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的市級文保單位,至今仍保留著大成殿、東西廡、尊經閣等完整建筑群。斗拱飛檐間,“崇明島史陳列”用180余件文物講述著沙洲由海變陸的滄桑:唐宋陶瓷見證先民足跡,唐代古船勾勒海上絲綢之路殘影,而“崇明古船”模型,更還原了明代抗倭戰船的雄姿。
在“崇明民俗陳列”展廳,織布機、漁燈等300余件民俗器物,勾勒出“東海瀛洲”“沙船之鄉”的獨特生活圖景。恰逢博物館日,臨時展廳正舉辦“景行行止:《論語》經典書法展”特展,感興趣的市民游客可以前去觀展。
長興島博物館:郊野公園內的時空膠囊
在國家4A級景區長興島郊野公園腹地,一座形似航船的建筑格外醒目。上海長興島博物館以“島、人、歲月”為主線,通過1500余張歷史照片、200余件實物展品,構建起多維敘事空間。館內的3D影院向游客們播放著長興島的歷史變遷,工業展示區則敘述著長興島工業發展的興衰史,遠洋文化區陳列著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標本以及各個時期漁民使用的捕撈工具等,知青文化區展列著改革開放后前衛農場豐富的歷史素材。
近日,長興島博物館正在進行“知青歲月”和“柑橘科普”兩大主題的特展。你可以來此了解柑橘種植知識,感受知青們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墾拓精神。
灶文化博物館:灶臺煙火中的非遺密碼
位于崇明區向化鎮的灶文化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家以展示灶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旨在進一步傳承和保護灶花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灶文化博物館由“灶神傳說”、“廚具薈萃”、“灶臺展示”、“灶花集錦”和“灶臺美食”五大版塊組成,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角度出發,展示即將消失的各種與灶頭、餐飲有關的文字、實物資料,以勾起人們對漸行漸遠歲月的記憶。
新晉打卡地:村史館與治水體驗館的微觀敘事
在陳家鎮瀛東村,418平方米的村史館以“瀛東傳奇”為主題,通過互動沙盤、全息投影等技術,重現了1985年村民圍墾東灘、創建“長江第一村”的壯舉。館外的“墾拓廣場”上,銹跡斑斑的推土機、寫滿標語的糧票墻,成為“艱苦奮斗”精神的縮寫。
橫沙島新建的反帝圩泵閘內的長江治水體驗館,以船舶模型、水利工程沙盤,展現了長江口治理的世紀工程。站在3樓觀景臺,遠眺江堤內外,治水智慧與生態保護的理念在此體現。
從孔廟的莊嚴肅穆到灶臺的煙火溫情,從圍墾歲月的集體記憶到工業文明的鏗鏘足音,崇明的博物館群如同多棱鏡,折射出這片土地的多元品格。
不妨來崇明的這些博物館走一走,一同感受歷史的溫度~
記者:柯海昕
編輯:陸海華
責編:李琳、陸海華
給我點贊和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