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 (記者 楊小娟 文/圖)5月17日,由西安市新城區新知小學教育集團主辦的"童心筑夢 戲劇傳情"關中忙罷第二屆兒童藝術節在鄠邑區石井街道蔡家坡村盛大開幕。這場融合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美育理念的藝術盛宴,吸引了千余名師生家長參與,在金色麥田邊構筑起一座沒有圍墻的美育課堂。
藝術節精心打造五大特色板塊:【鼓震九霄·彩龍焰舞】板塊中,人民路小學學生以激昂的架子鼓表演《大風吹》拉開序幕,彩帶龍舞動出絢麗的弧線;【稚繪新章·非遺創想空間】展區內,剪紙、泥塑、農民畫等非遺項目在孩子們手中煥發新生,一件件作品講述著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絲竹清音·童韻雅集】環節,古箏、葫蘆絲等民樂演奏展現國風雅韻;【律動星河·躍彩青春】舞臺上,啦啦操與花球舞活力四射;【匠心傳承·童創工坊】則讓田間地頭變身藝術課堂,孩子們在麥壟間創作石頭畫、掐絲琺瑯等作品。
開幕式上,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長王綱在致辭中指出:"將麥田化作藝術課堂,讓戲劇詮釋勞動意義,這種根植鄉土的教育創新正是文化自信培育的有效路徑。"活動現場,鄠邑區政府、教育局領導與新城區教育局代表共同見證了這一教育盛事。西安兒童藝術劇院專業演員與小學生同臺演出,原創劇目《爺爺的水稻田》用戲劇語言講述農耕智慧,引發觀眾共鳴。
主舞臺成為童心飛揚的天地,人民路小學學生演繹的《豪情萬古傳》氣勢恢宏,《十萬個為什么》充滿童趣思考,《揠苗助長》則以生動表演闡釋自然哲理。新知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劉嵐介紹:"我們通過'戲劇+非遺'的特色美育模式,讓孩子在角色體驗中理解文化內涵。"活動現場,孩子們制作的"花瀑布"裝置藝術成為亮點,300余件手工作品組成的藝術裝置,象征著童心與自然的對話。
鄠邑區文旅局特別設置的農耕體驗區,讓孩子們在割麥、捆扎等勞動中理解"忙罷節"的文化本源。藝術節還創新推出"麥田寫生""泥土雕塑"等實踐課程,將美育課堂真正延伸到天地之間。
據悉,本屆藝術節是新知小學教育集團"名校+"工程的成果展示,通過城鄉學校美育資源共享,構建起"傳統文化打底、藝術教育賦能"的育人新格局。隨著夕陽西下,孩子們手捧著自己創作的泥塑作品,在麥浪聲中許下來年再相聚的約定。這場融合了戲劇之美、非遺之韻、農耕之趣的藝術盛會,正在新一代心中播下文化傳承的種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