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那深夜關燈后的房間,粘稠的黑暗讓人不自覺屏住呼吸。但物理學家會告訴你,這根本不是虛無。真正的虛無里,連構成“黑暗”的光子都沒有,沒有光,沒有顏色,甚至連“存在過光”這個概念都是多余的。
科學家在實驗室制造過最接近虛無的狀態:溫度接近絕對零度、壓強近乎為零、排除所有粒子的量子真空。結果表明,此處仍然存在著 “量子漲落”,這是一種比曇花一現更為短暫的能量波動。這一現象可能就意味著,人類或許永遠都無法制造出絕對的 “無”。
2500年前的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把虛無比作孕育萬物的母親。佛家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認為我們看到的世界都是幻象。這些聽著像不靠譜的話,居然和現代量子力學撞出了火花,當科學家說基本粒子既是波又是粒子時,像不像在說“存在與虛無本是一體”?
2025年最新研究發現,黑洞事件視界附近的時空扭曲程度,會讓“存在”和“不存在”失去明確界限。這好比你佇立在瀑布邊緣,已然無法分辨哪一滴水隸屬于河流,哪一滴水已然墜入深淵。
看一下你正在用的手機,它的半導體芯片里,電子在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穿梭的狀態,就處在某種“量子虛無”的疊加態。工程師們發現,越是接近納米級的微觀世界,粒子越會表現出“既在這里又不在”的詭異特性。
這或許能夠闡釋,為何頂級游戲公司皆在追逐 “擬真黑暗效果”:它們漸漸發覺,令人后背生寒的從來都不是黑暗本身,而是那種 “明明目不能視,卻仿若有物在動” 的未知感。
這種心理機制,興許源于人類對純粹虛無的本能恐懼。甚至有些顛覆認知的新猜想:
宇宙是個回收站? 有理論認為,我們看到的星空只是高維宇宙的“全息投影”,真正的虛無藏在投影儀背后。就像你永遠找不到電影院熒幕里的光源。
時間不存在?某些量子引力模型提出,時間或許就跟游戲中的加載進度條一樣,僅僅是宇宙啟動之后的衍生品。大爆炸之前的“虛無”,或許連“之前”這個說法都不成立。
我們都是BUG? 模擬假說的支持者持有這樣的觀點:程序員或許是將 “虛無參數” 設置錯誤,才叫這個宇宙意外生成。就像不小心輸入錯誤代碼誕生的虛空區。
在現實世界的那片黑暗之中,起碼尚有星光、路燈與飛蛾的存在。然而,真正的虛無之中,就連 “凝視” 這樣一個動作都無法存在。那么問題來了,如果連黑暗都是奢望,你認為虛無更接近“不存在”,還是另一種超越人類理解的“存在形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