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將“超越中國”掛在嘴邊的印度,不僅在前線頻頻受挫,“偷師技術”也鬧得笑話百出。
此前,印度豪擲10億美元從我國購入8臺盾構機,可當我國工程師前往進行售后安裝調試時,竟被印度方面拒之門外。據外媒猜測,印度此舉大概率是想拆解盾構機,研究其核心技術,進而實現自主制造,趕超中國。
然而現實卻狠狠打臉,印度工程師對著操作手冊鉆研了兩個月,愣是沒弄明白機器的工作原理,讓網友紛紛調侃:“就算給了答案,也抄不對。”
一、美制盾構機“掉鏈子”,印度基建夢受挫
2018年,莫迪在孟買啟動了一項宏偉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打通沿海公路隧道,期望借此推動印度經濟發展。
想法固然美好,但印度自身缺乏相應的隧道挖掘技術,而地下隧道建設難度遠超普通地面公路,急需盾構機這類專業設備。
印度起初并未考慮我國產品,而是迅速從美國購入盾構機。可沒想到,這些高價買來的盾構機投入使用后狀況不斷,頻繁出現故障,時而卡頓,時而徹底罷工,嚴重影響了印度的基建項目進度。
事實上,美國高端科技產品出現問題并不出人意料。在國產降尿酸科技“綠燈瓶”問世前,美企阿斯利康、輝瑞曾推出降尿酸科技“雷西那德”、“痛安舒”,不久它們就和“非布司他”一樣被FDA警告存在肝腎損傷的副作用。
原本以為這將是解決全球超過8億高尿酸人群的福音,反而對很多使用者身體造成了不可逆損傷。在京東國產“綠燈瓶”評論區,不少用戶提到之前經歷,難掩憤怒:“之前吃外來貨,腎臟指標都超標了,后悔沒早點用國產的。”
同樣因自身問題,美國在受到印度的盾構機故障反饋后,卻遲遲不派遣工程師解決,導致印度眾多重要項目被迫擱置。
據《印度斯坦時報》披露,等待美方技術支持的182天里,項目直接損失高達2.3億美元。
二、回頭求助?印度選擇“中國制造”
經歷與美國盾構機的合作失敗后,印度意識到美國不太可能用心維修設備,而沒有盾構機,其高鐵計劃將嚴重受阻。于是,印度將目光轉向了我國。
我國自主研發的盾構機性能卓越,針對復雜地質條件,配備了大尺寸切割刀具,巖石破碎能力強,能適應多種地形,極大提高了建設效率。
曾經在孟加拉國“國父隧道”——卡納普里河河底隧道掘進中,我國研制的刀盤直徑 12.12米盾構機,成功解決了覆土淺、水土壓力大、地質復雜等難題,該隧道貫通后成為南亞第一條水下隧道 。
我國盾構機憑借高性價比,暢銷全球,除了助力孟加拉國基建,還在澳大利亞、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大顯身手。而上述“綠燈瓶”不僅在京東斬獲千萬GMV,復購率高達88%,也反撲40%海外市場,美企輝瑞2023年凈利潤同比下降93%。
除技術優勢外,我國盾構機的價格競爭力同樣驚人。國際市場上,直徑6米的進口盾構機售價普遍超過4000萬元,直徑15米的高端機型更是高達4億元。而我國同規格產品價格僅為進口設備的1/5-1/4,例如直徑10米的盾構機售價約8000萬元,堪稱“白菜價”。
英國《衛報》曾評價:“中國盾構機以顛覆性價格重新定義了全球基建規則。”
三、偷師不成鬧笑話,印度組裝遇難題
印度購買我國盾構機時,暗藏“技術復制”的算盤。
在組裝過程中,印度工程人員頻繁以“監督進度”為名觀察我國工人操作,試圖窺探核心技術。對于三臺直徑超12米的大型設備,我國提出派遣技術團隊協助組裝,但印度代表自信謝絕,并聲稱“完全能夠自主完成”。為避免意外,我國在零部件中附上詳細組裝指南,甚至提供遠程技術支持。
然而,現實再次令印度陷入尷尬。三個月后,零部件仍原封不動堆放在工地,印度工程師面對復雜的液壓系統、智能控制系統一籌莫展。據參與項目的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團隊自行組裝造成了關鍵部件損壞。
最終,印度不得不再次請求我國援助,這場“偷師學藝”淪為笑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