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彼時的中國正處在鴉片戰爭和外來侵略的絕望當中,全國上下籠罩著一片陰霾。上到皇帝后妃掌權者,下到平民百姓,都哀嚎一片,所有人都在為未知的未來絞盡腦汁。
而在同年十一月,一個看似平常的早晨,一名孩童呱呱墜地,全府上下一片歡欣慶祝著這個小生命的到來。
或許是這種喜悅觸動了上天,一向陰冷綿連的常州居然破天荒的出來了大太陽。此時,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個孩童在此后的歷史長河中會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
年少成名,興辦實業
清咸豐十年,也就是1860年,太平軍進入常州,察覺危機的盛家父子舉家逃往江陰,準備逃往鹽城。
當時,盛宣懷父親歷任湖北糧道一職,于是將其接入湖北。此后盛宣懷便一直居住在此,準備考取功名。
但是往往天意弄人,盛宣懷尤其不擅長考試,以至于到二十多歲還只是一個秀才,這讓一心望子成龍的盛父深受打擊,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很快,盛宣懷便顯露出他卓越的處理政務能力。
原來,盛父任職之地處于四川淮北交界之處,兩地一直久爭不下。為此,盛父絞盡腦汁也無濟于事。
少年盛宣懷看到父親如此焦頭爛額,便提出讓川淮并行,并說的頭頭是道,這讓一向眼光獨到的盛父沒了主意,隨機召集幕僚參考方案可行性。
果不其然,眾人都覺得可行,于是盛父果斷采納其意見,難題也得以解決。
由此,盛父也看出了盛宣懷卓越的政治才能,于是拜托當時好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鴻章給自己兒子謀份差事。李鴻章非常欣賞盛宣懷這種有膽識,有魄力的年輕人,于是欣然接納了他。
1970年,26歲的盛宣懷進入李鴻章幕府,協助幫辦洋務,深得其賞識,不到一年間便升任到知府位置。
彼時的中國正處于水深火熱中,清政府也認識到墨守成規不可取,于是在“洋務派”等人倡導之下,興辦實業。
盛宣懷便是在此種背景下先后創辦了“湖北煤礦總局”“大冶鐵廠”“北洋大學堂”(也就是后來的天津大學)“南洋公學”。
在清政府滅亡后,盛宣懷也一直走在時代前沿,積極興辦鐵路,礦業,輪船,煤炭,冶金等等。
可以說,盛宣懷在近現代歷史長河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不管他處于何種目的,從屬于哪個黨派,他是真真切切為近代中國興辦工廠,學校,支持新型教育,這也是他無法讓人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寬闊的歷史長河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發揮作用,在看待歷史人物時,我們不能用現在眼光考量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人做的事情。
也許,在時代的洪流當中,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本心,并在盡可能條件下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我想,這就是生命本來的意義,如果從這個角度說,盛宣懷當之無愧于“中國實業之父”的頭銜。
治家嚴謹,無出其右
盡管心懷大志,但盛宣懷其實是一個十分苛刻的人,這一點在他們家傭人的身上體現地最為淋漓盡致。
盛家找女傭的要求十分嚴格,不僅要求他們容貌艷麗,還很注重才學品德,進盛府的仆人無一不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而且,盛宣懷對仆人極好,并不像其他高門大院仆人一直熬到六十歲才能出府。在他府上,女傭一旦到了適宜年紀,盛宣懷便會遵照其意愿為其物色合適人選。
在盛家的女傭中,最為人們耳熟能詳的便是呂葆貞和倪桂貞。他們二人皆出自于沒落貴族家庭。尤其是倪桂珍,父兄一度身居高位,自己也是熟讀外語,還出國留學過。
相比于倪桂珍,呂葆貞就略顯寡淡,她并沒有像倪桂珍那樣顯赫的家庭,自幼家境貧寒,為謀生計,來到盛府。
剛到盛府的呂葆貞總是怯生生的,后來時間一久,她便發現盛家并不像其他高門大戶,對下人極好,甚至給他們讀書識字的機會。
加之呂葆貞本人也是十分聰慧能干,不僅將府中事宜打理的井井有條,而且識文斷字,對一些事情很有見地。
也正是因為如此,初入府中的趙慶華對呂葆貞可謂是一見傾心,強烈要求盛宣懷將其許配給他。
當時趙慶華時任交通部次長,也算得上位高權重,再加上他人品外貌都算得上一流,于是盛宣懷便找來呂葆貞商量,呂葆貞思躇良久,最終答應了這門婚事。
由于呂葆貞出身不高,而且當時趙慶華已經有了明媒正娶的夫人,呂葆貞便以妾室身份入了趙府。
入府之后,呂葆貞兢兢業業,幫助正頭夫人將家事打理的井井有條,且她本人也是十分端莊和煦。
于是很快得到了趙家人的認可,在此后的歲月中,呂葆貞先后為趙慶華生下三子四女。其中最受寵,最著名的便是“趙一荻”,也有人將他叫做“趙四小姐”。
據說,趙一荻出生時便是霞光滿天,趙父以為是祥瑞之兆。于是對這個女兒格外關注。
且趙一荻十分聰慧,學什么都是一點即通,很快出落成了有名的才女,而她本人也是十分孤傲,目無下塵。直到在一次舞會上,趙一荻遇見了她的一生所愛——張學良。
此時的張學良已經有了原配夫人于鳳至,且兩人育有子女,張幼儀并沒有半點不是,深受張家人喜愛。
兩人的事情一出便受到了趙家人全體反對,首先便是趙慶華,他本人雖然妻妾無數,當時他不希望精心培養出來的掌上明珠與張學良攪合在一起,尤其張本來就有原配夫人。
而趙一荻生母呂葆貞自己便是妾室出身,自然不希望趙一荻步她的后塵,希望自己女兒當正室夫人。
但是這些反對聲音并沒有阻止趙張二人所謂的愛情,并且愈演愈烈,趙一荻不顧所有人反對,冒著被趙慶華斷絕父女關系的風險堅持與張學良私奔。
趙一荻的任性可謂是害苦了身為母親的呂葆貞,趙慶華將對女兒的怨懟全撒在了呂葆貞身上,此后,呂葆貞再沒有見過趙一荻,一直跟隨兒子生活。
老人的眼光一向準確,與張學良在一起的趙一荻并沒有得到全心全意的對待,反而矛盾重重,張學良并沒有改正掉自己花花公子的毛病,甚至在與趙一荻旅居海外后還是情人無數。
對于趙一荻來說,年少時的叛逆與青春全部交付給這個男人。
二十世紀末趙一荻與世長辭,葬在公墓當中,張學良也隨后而去,按照遺囑,他與趙四小姐合葬在一起。
正所謂“生不同寢,死后同穴”,張趙兩人的結合有熱戀,有爭吵,張學良也曾經無數次摔門而去,但是在此刻他們二人卻相生相伴,真正的走到了一起。
倪宋二人,惺惺相惜
相比于趙一荻的桃色新聞,另一位女傭倪桂珍則是真真切切的影響到了中國。
倪桂珍是以家庭教師的身份來到盛府,在盛府工作期間,意外結識到宋嘉樹,由于兩人都有出國留學經歷便交談了起來。
一開始,倪桂珍并沒有對這個其貌不揚的男人動心。但是當得知他家境貧寒,從小跟隨舅舅去爪哇國歷練便改變了態度,尤其當她得知宋嘉樹是一個基督徒之后更是興奮不已,二人感情迅速升溫。
從小游歷四方的宋嘉樹十分討厭裹小腳的女人,而倪桂珍的天足反而滿足了宋嘉樹的要求,于是二人便順理成章的在一起了。
1887年,二人在基督教堂宣誓成婚,婚后育有三子三女。倪桂珍本人十分注重家庭教育,對子女要求極為嚴格,她曾對丈夫說,“一定要將他們教導好”。
秉持著這種信念,原本是牧師的宋嘉樹開始從商,生意也是小有起色。
可以說,孩子的優秀與成功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尤其是宋家的三個女兒,后來被稱為“宋氏三姐妹”的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而她們的夫婿也是大名鼎鼎的孔祥熙,孫中山,蔣介石。
憑借此種關系,宋家可謂是如日中天,成為當時的金字塔家族。
姐妹情緣,大相徑庭
大姐宋靄齡從小便赴美留洋,與一般女孩不同,她有著絕佳的政治敏感度,畢業之后跟隨孫中山處理政務。
她的丈夫是“山西首富”孔祥熙,手握山西經濟命脈,此人還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世孫,在商界政治界聲名顯赫,擔任多種職務。
宋嘉樹對這個女婿十分滿意,認為他不僅才華橫溢且經驗老道。相比于父親,年僅24歲的宋靄齡就顯得務實多了,她深知握住財產便是掌握一切,她絲毫不掩飾對金錢的欲望,尤其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只有財富讓人安心。
1914年夏天,二人便在橫濱舉行了婚禮,來往賓客并不多,但是宋靄齡并不在乎,她要的是金錢財富和地位。與孔祥熙結婚之后,她便辭去秘書職位,安心在丈夫身邊從商,成為了著名企業家。
此外,在妹妹們的婚姻中,宋靄齡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說孫中山與宋慶齡是意外的話,那么蔣介石和宋美齡則是她一手安排。
1922年,蔣介石在宋家偶遇宋美齡,為了能傍上宋家和孔家的大樹,他果斷拋棄了自己的妻子,轉而瘋狂追求宋美齡。
不出意外,這門親事遭到了宋家不少人的反對。但隨著孫中山的逝世,蔣介石主管黨內一切事務,身份自然水漲船高,與宋美齡的婚事也逐漸明了。
1927年,蔣介石對宋美齡寫下求愛信,其字字懇切,讓本來動心的宋美齡答應下嫁與他。
四十天之后,蔣介石復出,宋美齡則變成了“第一夫人”,從此這段政治聯姻也就穩固下來,兩人的婚姻也一直維系到了蔣介石去世。之后,宋美齡便移居海外,再沒有回國。
與大姐和小妹相比,宋慶齡自小便十分沉默寡言,她熱愛讀書,經常在課堂中發表見解,得到老師同學們認同。
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宋慶齡出于對英雄的仰慕,專門寫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情》一文,盛贊孫中山,稱其為和平化身。
此外,宋慶齡還十分向往共和制度,將其當成中國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她力主自由,平等,主張女性權益。
辛亥革命之后,宋慶齡積極投身革命事業,這和孫中山不謀而合,兩人于是就成了革命伴侶。
宋慶齡在此后的采訪中說:“與孫中山并不是愛情,她僅僅想為新中國出份力,孫中山恰好能做到這一點?!?/p>
這份革命熱忱不僅支撐宋慶齡與孫中山步入婚姻殿堂,即便是在孫中山去世后,她也一直投身中國革命事業,在教育界,兒童心理方面一直有著卓越貢獻,并且作為嘉賓之一,參與了開國典禮。
結語
回顧往事,恐怕就連盛宣懷也想不到,自己無意的舉動會對中國歷史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也許,歷史就是由這樣不經意間推動,這種神秘力量無形中促成了每一個歷史節點。
不得不說,盛宣懷為人是溫暖的,尤其在識人方面有獨到見解,可以想象如果沒有盛宣懷本人的遠見卓識,此后的盛家又如何能經久不衰呢?
況且盛家后人也多多少少受到了兩家照拂,這難道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投桃報李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