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西藏,從以前到現在一直是許多人向往的地方,那里有著罕見的自然風光,有著雄偉的建筑,有著質樸的人民。
今天我們不妨跟著八十多年前的德國考察隊,看一看那個時候他們前往西藏,目之所及是怎樣的景色,和今天又有什么不同呢?
那個時候的照相機還是黑白兩色,然而,美麗的風光和宮殿,就算是在黑白兩色的照片里也展現得淋漓盡致。
圖片里雄偉的宮殿,仿佛小山一般,一下讓人分不清楚,究竟是宮殿更壯闊,還是不遠處的山峰更巍峨。
和中原地區人們依賴農業養家糊口不同,西藏人們的收入來源大部分還是畜牧業,在上個世紀也是如此。
圖片里,一眼看過去是看不到什么樹木的,馬兒在溪流旁邊喝水,牧民守候在旁邊,旁邊還有他們飼養的小狗,看起來相當的溫馨寧靜。
有的時候不得不感慨人類對環境的適應性有多么強大,圖片里,房屋修建在峭壁旁邊,以如今的眼光來看,在這個地方修建房屋是極為辛苦的。
可是當時,科技手段還更加落后,人們卻硬生生地憑借著人力,修建出來了安身之所,讓人不由得心生敬佩。
西藏這個地方宗教色彩可以說是極為濃厚的,圖片里,德國的考察隊站在房屋底下拍攝了遠處的建筑。
白色的墻壁和墻面上的花紋,明明非常簡單,卻有點返璞歸真的意思,特別是屋頂的設計,顯得更加別具一格。
這張圖片是從遠處拍攝的布達拉宮,地面相當的平坦,而布達拉宮順著山的走勢修建,仿佛他就是那座山的山頭。
從遠處看,更能感受到設計的巧妙,也難怪全世界那么多人不遠萬里的前往西藏,只為一睹布達拉宮的真容了。
西藏這個地區在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的同時,貧富差距也極為懸殊,貴族和下層平民之間的差異極大。
圖片里,遠處的布達拉宮極為的壯麗,可是明明就在布達拉宮的山腳下,用磚石修建的房屋卻破破爛爛的,反差極強。
圖片里拍攝的是當時西藏比較流行的建筑,房屋只有一層,很少有人會修建樓層較高的屋子,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今人們在購買房屋的時候,綠化也是重要的考核標準,如果單從這一點來看的話,西藏的綠化肯定是不達標的,不過環境影響嗎?也沒辦法。
這些外國的人拍攝了許多西藏的照片,其中包含了各個視角,有的人或許會說他們大驚小怪,但是對于這些外國人來說。
中國的景色和外國截然不同,外國大多是宮廷類型的建筑,復雜又華麗,因此,看到布達拉宮這種簡單明了的仿佛心靈都受到了洗滌。
遠處的山頭上,還有著沒有消融的積雪,空氣中都是寒冷的氣息,冷冽又清新,下面是層層疊疊的白色房屋。
映襯著遠處沒有消融的積雪,人類的建筑和大自然再次合二為一,這也難怪有的人會說最好的建筑是能夠和當地的景色結合起來的了。
西藏雖然有房子,但是帳篷也是很多人會選擇的居住工具,不僅是對商隊來說,對那些放牧的人來說,也同樣如此,畢竟他們要帶著動物前往肥沃的草場。
圖片里在布達拉宮的下方,排列著整齊的帳篷,馬兒在帳篷前面吃草,人休息的時候動物也休息了,為之后的出行養精蓄銳。
西藏的許多群眾生活當時并不富裕,但是,大家都有很好的精神寄托,圖片里這些小姑娘穿著特色的服裝,似乎正在排練表演。
他們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光看這個排練,都可以猜測到接下來是怎么盛大的典禮,是怎么熱鬧的活動。
這張圖片里一眼望過去看到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頭,人們聚集在一起,慶賀著開心的事情,天上是潔白的云朵,陽光明媚。
不過西藏也并非所有地方都那么熱鬧,這張圖片里我們可以看到崎嶇的碎石,沒有植被,自然也沒有動物踏足這里。
這里人跡罕至,有經驗的牧民也知道這里貧瘠,在放牧的時候會避開,因此這里就更顯得安靜,沒有生命的氣息。
其實平心而論,西藏的自然環境并不太適合種植,可是,當地的人們會根據自然環境,選擇合適的作物。
圖片里這些土地被開墾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在種植上西藏特色的植物,緩解一些基本問題的同時,說不定還能有一點收入呢。
從正面看宮殿雄偉又壯麗,但是真正站在宮殿之上往下看,或許就能看到陡峭的崖壁,有恐高癥的人估計看一眼就會心驚。
這就更加讓人好奇,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人們怎么修建出如此壯麗巍峨的建筑的,其中又有多少人因此受傷甚至死亡呢?
圖片里拍攝的是西藏當時的城鎮,人們聚集在一起,不僅方便進行物質的買賣流通,出了問題也好,及時的通知互相照應。
畢竟西藏地大物博,如果,居住的太分散的話,誰生病了需要醫治,都不太好及時的找到醫生進行治療。
圖片里拍攝的是這些朝圣者,他們帶著自己的物資,僅僅依靠步行,跋山涉水來到西藏,終于窺見了布達拉宮的影子。
這一刻他們心里的激動不言而喻,在龐大的建筑壯麗的自然風光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這也讓他們心里的敬畏更加深厚。
圖片里的這些人蓄著長長的辮子,穿著清朝特有的服飾,正在帳篷之間穿梭,似乎和當地的人們正在交談。
不過,官兵和平民之間能夠交談些什么呢?無非就是賦稅之類的事情了,那個時候的賦稅是相當嚴苛的,許多人們辛苦工作半輩子一分錢存不下來。
一陣風吹過,旗幟在空中烈烈作響,這也是西藏的一種特色景觀了,畢竟其他地方的旗幟,看起來不是這個樣子。
下方是寬闊的馬路,馬路蜿蜒著進入城鎮,這幅畫面實在是充滿了地域特色,有濃厚的異域風情。
這張圖片在布達拉宮的對比下,下面的建筑顯得極為簡陋,低矮的圍墻,不夠精致,不過,即便是這樣的建筑修建起來也是相當費力的。
海拔和氣候各種原因,給當地的人們規劃道路,修建房屋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一個類型的建筑,就算花費更多的時間,也不一定能有平原地區修建的美觀。
這張圖片站在山頂拍攝,從一座山的山巔,觀察布達拉宮的景色,這里應該是一個寺廟,兩個喇叭似乎正在吹著什么。
看起來聲音能傳播很遠,對生活在當地的人們來說,這聲音估計也有獨特的寓意吧,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報時呢?
這張圖片看起來,讓布達拉宮更顯得高聳,不愧是能夠印上人民幣的景色,含金量自然是不用多說的。
就算如今看過了世界上各色的建筑,再回過頭來看布達拉宮,依然會感受到心靈的震撼,這可能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吧。
這張圖片的房屋有好幾層,雖然有窗戶,不過窗戶看起來格外的小,讓人很擔心他的采光,房屋的外表并不華麗,不過也足夠遮風擋雨了。
下方的空地上,還有一個人穿著深色的長袍,不知道準備去往哪里,不知道要去干什么。
或許是由于日照太過充足嗎?雖然有樹木,正如圖片上所見,但是一眼看過去只看得到茂盛的枝干,看不到一點樹葉的影子。
下方是河流,幾只鳥兒在岸邊走走停停,似乎正在尋覓食物,從水流中可以看見天空和鳥兒的倒影,寧靜無比。
這張圖片就讓人有點好奇,那長長的院墻里面,圍著的究竟是什么了,是當地的貴族的領地嗎?
能夠修建出如此漂亮的院墻,說明主人的身份非富即貴,周圍的平民遇見了的話,估計都得問好吧。
圖片里的人們穿著西藏的特色服飾,走在道路上,腰間垂著長長的腰帶,身上是長袍頭上戴著各種不同的裝飾。
服裝大部分都是深色或者黑色的,偶爾的一點彩色就格外的吸引人眼球,或許是陽光太過于刺眼,旁邊有人甚至還打著傘。
這張圖片更能體現出當時修建的困難,這座山峰看起來是相當陡峭的,可是房屋依舊順著山峰修建出來。
他們這種順著山脈的走勢修建屋子,是有什么原因嗎?要不然修建在平地上豈不是更加簡單輕松。
這張圖片拍攝的是朝圣者排隊進去朝圣的場景,墻壁上的壁畫色彩斑斕,佛祖的臉上帶著悲憫的神色看著世人。
而下面的這些信徒,穿著厚厚的衣服,靜靜地等待著,臉上沒有不耐煩的神色,內心卻充滿著即將朝圣的喜悅。
看了這么多西藏的照片,不知道你對上個世紀的西藏印象怎么樣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