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十六歲時戰勝權臣鰲拜,親理朝政,世人稱贊他“年少有為”。
但其實康熙皇帝并不是清朝最精于此道的皇帝,有一位皇帝在比他還小的年紀,戰勝了比鰲拜更強的權臣,并且成功奪回大權。
而此人正是康熙皇帝的親生父親——順治皇帝……
最強攝政王
康熙皇帝八歲即位,十六歲親政,就已經很厲害了,但實際上他爹比他還要猛。
順治皇帝六歲即位,十四歲親政,比康熙皇帝還要早兩年。
而順治之所以要在十四歲時承擔起皇帝的大任,是因為他的權臣“鰲拜”出了意外,傷重去世了。
順治皇帝是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按理來說怎么也輪不到他來當皇帝,但是他正好就遇上了一位“貴人”,這位貴人便是順治皇帝的叔叔多爾袞。
那么多爾袞為什么要幫助這個小侄子當上皇帝?他明明也有繼位的資格,為什么不自己當皇帝?
清朝前兩個皇帝,都有個缺點,那就是不喜歡把話說清楚。
努爾哈赤得病去世的時候,他的第一個太子被他自己殺了,第二個太子也被他自己廢黜了,所以當時就沒有太子,也就是說沒有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不過,努爾哈赤曾多次在眾人面前提到過:“我這個八兒子皇太極非常優秀,是繼承大位的第一人選。”
這件事有很多人都知道,朝中大臣也都很支持皇太極,因此,皇太極即位時并沒有太大的阻礙。
然后皇太極也跟他父親學會了這一招,他去世的時候,也不說傳位給誰。
而且皇太極比他父親還要狠,他沒有留下一點線索,這些想要繼位的人,只能“公平競爭”。
皇太極在位時期,已經改良了八旗制度,清朝內部商量大事,都是以“旗”為單位來商議的。一開始的時候有很多人試圖爭奪皇位,但是很快人們就被迫退出了。
到最后,只剩下了兩個人在爭奪,一邊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另一邊是皇太極的十四弟多爾袞。
雖說只剩下了他們兩個,但是兩人之間并非勢均力敵,八旗之中有六旗支持豪格,只有多爾袞自己的正白旗和阿濟格的鑲白旗支持他。
多爾袞簡單分析了一下當時的局勢,發現自己的勝率不大,于是便想了一個其他辦法。雖然他當不上皇帝,但是他也不能讓與自己不對付的豪格當上。
于是,多爾袞便從皇太極剩下的兒子里,選中了第九子福臨,并且推舉福臨當上了皇帝,而福臨也就是后來的順治皇帝。
當然,多爾袞推舉福臨當上皇帝,也不是隨機挑選的。他與順治皇帝的母親達成了一個交易,正是這個交易才讓福臨有了當皇帝的機會。
由于順治皇帝是多爾袞推舉上來的,所以他從來不敢“忤逆”多爾袞,朝中大事基本上都是由多爾袞做決定。
為了能更加合法地掌管大權,多爾袞還自封了一個“攝政王”的職位。他的權力比皇帝還要大,順治在他面前只能點頭稱是,根本不敢反駁。
多爾袞比鰲拜可厲害多了,如果不是老天爺強行收走了多爾袞,真不知道順治皇帝該如何擊敗他。
撥云見日
多爾袞活著的時候,比當了皇帝還自在,他雖然不是皇帝,但是勝似皇帝。我們都知道,古人向來是認符不認人,只有印信才能代表身份。
而皇帝的各種印信是最珍貴的東西,每一個印信都有很關鍵的用處,調兵撥款都需要皇帝蓋章。
多爾袞猖狂到什么地步呢?他能隨便進入順治的書房,也就是存放皇帝印信的地方。他也能隨便使用皇帝的印信,拿起來就蓋。
后來他又嫌每次出兵都要進宮蓋章,索性直接把順治的皇帝印信全都拿到了自己家里,想什么時候蓋就什么時候蓋。
多爾袞不光是拿走了皇帝的印信,還用上了與皇帝同等規格的儀仗。
按照清朝的禮制規定,多爾袞這一等級的官員,只能使用十五種儀仗,但是多爾袞每次出門,都是使用二十種,跟順治皇帝的儀仗一模一樣。
多爾袞不光大搖大擺地使用皇帝儀仗,他還很看重別人對他的態度。
如果有誰敢說多爾袞僭越,多爾袞馬上就能讓他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而且多爾袞還命令官員們在給他寫折子的時候,必須恭恭敬敬地寫好他的官職名“皇叔父攝政王”。
要是誰還說他是“九王爺”,立馬就會被革職查辦,輕者抄家,重者處死。
后來多爾袞還覺得“皇叔父攝政王”不過癮,他就把“叔”字給去了,直接當了“皇父攝政王”,成了順治皇帝的“父親”。
順治皇帝在多爾袞面前根本沒有絲毫威嚴,他完全沒辦法擺脫多爾袞的控制。
康熙皇帝對付鰲拜的時候,還有些大臣愿意支持他,但是順治身邊根本沒有支持他的人,就連順治的親媽都想著支持多爾袞。
在這種情況下,順治想翻盤實在是有點難。
明朝《增廣賢文》中有一句話叫“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十分猖狂的多爾袞閑來無事,帶著一群人出門打獵了,但是在追逐獵物的過程中,多爾袞不慎從馬上摔了下來,一下子便摔成了重傷,命不久矣……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多爾袞自知時間不多了,于是趕緊將自己最親近的阿濟格找來,想要與他商議未來的事。
多爾袞明顯是不想讓順治皇帝親政,因此他必須將自己手里的資源和秘密全都轉讓給哥哥。
在他死后,阿濟格也想當攝政王,這也是多爾袞留給他的最后一個任務。
阿濟格本想讓自己的兒子暗中召集兵馬,用武力控制住順治皇帝,然后再逼迫順治皇帝封自己為攝政王。
但是此時的順治皇帝也不是小孩子了,他已經在多爾袞身邊安插了臥底,只不過多爾袞太過大意,根本就沒發現。
多爾袞去世之后,他身邊的臥底剛林騎馬疾馳七百多里,以最快的速度將此事告訴了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也馬上做好準備,關上了城門,調集兵馬。不過他身邊確實沒有什么可用的兵馬,東拼西湊也就弄了三百人出來。
阿濟格雖然有不少戰功,但他就是個莽夫,完全不懂得計謀。不久之后,他大搖大擺地跟在多爾袞的靈車后面返回了京城。他以為順治皇帝還是個孩子,因此根本就沒有設防,只帶著幾個護衛回來了。
順治立馬抓住這次機會,讓手下僅有的三百人與之對陣。阿濟格反應過來就已經太晚了,這場兵變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