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中哀樂響起,實際掌權六十三年之多的乾隆駕崩,而此時城中二皇帝和兒皇帝的斗爭也急速失衡。
已經年邁的和珅本以為能成功退休脫身,卻沒想到一位老人顫顫巍巍地從安徽趕到京城。
此時,和珅突然明白,這個平常對言聽計從的嘉慶早就搭好了戲臺……
師徒大業
乾隆末年的朝堂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畢竟是三龍同朝。
廟宇之中,有著實際掌權皇帝乾隆、二皇帝和珅,還有那個已經登基許久,卻像傀儡一樣的兒皇帝嘉慶。
作為一個被架空的皇帝,嘉慶每日惶恐不安。如今朝堂上的官員,不是乾隆的老臣,就是和珅收買的門客。
而真正能通曉嘉慶內心的,只有那個已經年邁不堪,遠在安徽的老師朱珪。
朱珪在文采治書方面與紀曉嵐等人不相上下,更加關鍵的是,乾隆認為朱珪是真正的人品端正,難遇的治國賢才。
正因如此,在嘉慶被乾隆內定為儲君時,朱珪也隨之步入上書房,來到嘉慶身邊,成為管教其一生的恩師。
在朱珪的諄諄教誨下,嘉慶成長為一表人才的君主,在德行、修身等方面多次得到乾隆贊賞。
但是朱珪遠不滿足,還要將嘉慶培養為“堯舜之君”。
隨著嘉慶長大,朱珪似乎已經預見嘉慶是如何治理這方天下,造福百姓,使得廟宇內外海晏河清,遠超前代帝王。
只不過,嘉慶是培養出師了,朱珪卻發現這帝王之位離自己的好徒兒越來越遠。
朱珪的腦袋上已經看不見青絲,胡須也是越留越長。龍椅上的乾隆反而愈加硬朗,眼花和耳聾完全不影響乾隆施展龍威。
最讓朱珪不解的是,嘉慶登上皇位的障礙除了乾隆,還有一個在朝堂混跡多年的大貪官和珅。
朱珪對此不解,嘉慶為之害怕,一是怕乾隆白發送黑發人,自己活不到掌權那天。
二是怕龍椅旁坐著的另一個老人,隨時以雷霆之怒將自己這個皇帝趕出紫禁城。
為了安撫嘉慶,朱珪雖遠在天邊,也是時常寫信給嘉慶,讓其要穩住心態,二人之間的信件達到數百封。
回京風波
而這樣的惶恐一直持續到嘉慶元年前一個月,嘉慶得知乾隆要當太上皇,要把皇位讓出來。
嘉慶心中除了歡喜,還有一絲緊迫感,因為在登基前,他要解決兩件事情。
第一個就是搞一場歡迎儀式,先將遠在廣東的朱珪老師接回京城。第二個就是磨好刀子,要集結滿朝官員,將和珅送去監獄養老。
但是,嘉慶還是年輕,終究玩不過手眼通天的和珅。
和珅混跡官場多年,除了以貪出名,能留在乾隆身邊,自然是手段非同小可。
嘉慶在表面對和珅畢恭畢敬,內心卻懷恨不已的心理活動,和珅當然一清二楚。
所以在朱珪從廣東給嘉慶送來賀信的時候,和珅立馬就對著年邁的乾隆吹耳邊風。
乾隆立馬意會和珅的想法,對和珅的謊言不予理睬,因為只有臣子給君主差使的份,沒有君主被臣子利用的先例。
不僅如此,乾隆為了打壓一下和珅,還借勢想要將朱珪調回北京,這一想法讓和珅有些害怕。
和珅轉念一想,斗不過老的,那就斗小的。
所以在嘉慶開心萬分,給朱珪回信準備商議師徒二人大業的時候,這封信順理成章地到了和珅的手中。
隨后,這封信在和珅的百般編排下,又成了另一個樣子到了乾隆手中,大致意思就是乾隆已經不行了,以后是嘉慶的天下。
因為此事,乾隆大發雷霆,直接逼問當時的軍機大臣董誥要如何治罪嘉慶。幸虧董誥以一句“圣主無過言”,才救了瑟瑟發抖的嘉慶。
朱珪同樣因為此事,遭到乾隆的嫌棄,回京的事情遭到耽擱。
更令嘉慶絕望的是,乾隆所謂的讓其登基,只不過是讓嘉慶像木偶一樣坐在龍椅上,一舉一動還是由乾隆和和珅操控。
和珅甚至掌握著京城的軍權,嘉慶的金鑾殿像是一個巨大的牢籠,只要和珅想,皇帝可以是任何人。
朱珪自然得知徒弟心中的諸多委屈,去信更加頻繁,信中僅是寒暄,全然不提朝中之事,就怕嘉慶一不小心真的成為階下囚。
嘉慶畢竟隱忍了這么多年,和朱珪也有著師徒默契,便按捺住了躁動之心。
其實,嘉慶知道乾隆不論如何針對自己,皇位也不至于換人,清王朝不可能姓和。
嘉慶擔憂的是朱珪的處境,因為和珅僅憑一首未完成的祝賀詩和信件,就能阻攔朱珪回京,甚至差點讓朱珪遭受牢獄之災。
于是,為了老師,嘉慶也是忍了下來。
清算時刻
事實證明,嘉慶還是杞人憂天了。
在嘉慶登上龍位第四年,春風沒能延續這位長壽皇帝的余生:乾隆在養心殿溘然長逝,屬于嘉慶的時代正式開始。
乾隆的駕崩,可以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真正痛心的還是這個陪伴其大半生的和珅。
此時,和珅的悲痛中也有幾分兔死狐悲的意味,畢竟最大的靠山沒了,自己曾為乾隆做的許多惡事沒有得到處理。
當然,和珅多次觀察嘉慶,認為這位皇帝可能是愛惜羽毛,顧及乾隆與他的名聲,沒有即刻進行清算,心中一陣安穩。
可是,沒過幾天,和珅得知了一個消息:朱珪正在返回京城。
和珅心中一顫,該來的還是來了。
在新年伊始,和珅被卸掉軍機處大臣的職位,隨后被安排給乾隆徹夜守靈,不得與外界聯系。
不僅如此,和珅唯一倚重的步軍統領和九門提督等軍權也被拿走。
和珅煎熬得等待了五天后,便被送往了刑部。
在正月十一日,和珅聽到了自己被定下的二十大罪,得到的還有一條白綾。
與此同時,嘉慶闊別許久的老師朱珪也在當月返回了京城,嘉慶親臨城門迎接。
在見到朱珪后,嘉慶像個孩子一樣擁抱朱珪痛哭,這其中的苦楚,師徒二人實在是太清楚了。
而嘉慶在擺脫了乾隆的陰影后,開始攜手朱珪執行寬仁的政策。
可以說,朱珪的出現影響的是嘉慶的整個政治生涯。
榮光的消逝
為了彌補這些年錯過的時光,此后的日子里,朱珪一直站在朝堂之上,七十七歲還在陪伴嘉慶處理政事。
期間,朱珪曾多次提及想要退休,均遭到了嘉慶的拒絕。
當然,嘉慶也體諒朱珪的年邁,派人打造了一根玉鳩杖方便朱珪行走。
到了寒冬的時候,朱珪也只是上兩三天班。
朱珪為了回報嘉慶的這種信任,最后的時光也是全部留給了朝堂,直到那日在乾清宮暈倒。
沒過幾天,嘉慶就收到了朱珪病故的噩耗,悲傷不已,甚至親自前去祭奠。
后來的嘉慶卻沒有像朱珪期待的那樣青史留名,而是一直循規蹈矩,能拿得出的就是誅殺和珅。
并且在嘉慶末年,由于工業革命的曙光,再加上外國商品的大量涌入,清王朝最后的榮光已經暗淡無色。
參考文獻:
能貪的和珅也很能干,中國知網,2024-03-13 22:06
史上巨貪和珅為何乾隆時期沒被扳倒?,中國知網,2015-09-02
和珅富可敵國的財富,中國知網,2015-10-19
嘉慶皇帝和朱珪,中國知網,2006-10-01
嘉慶皇帝的老師——朱珪,中國知網,2008-12
《清史稿》載朱筠、朱珪傳,中國知網,2009-12
簡述朱珪對乾嘉政治學術的影響,中國知網,2014-06-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